新手小白自媒体创作近一年的体会(当做自媒体坚持不下去时)
我是一个即将离开职场的年轻老年人。一年多来,我都在想自己退休了干什么呢,难道真滴就是混吃等死吗。注册头条账号开始创作以来,有以下体会,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也许对您有帮助。
一、不要上来就写,要研究头条的游戏规则。
1、要研究自己在哪个领域里耕耘。我注册帐号之后,看到别人分享日常生活,分享技术干活,分享家庭和睦等等等等,我也懵懵懂懂地开始了创作。今天在河堤上走觉得风景优美,拍一段视频发出去,明天跟朋友一起在户外玩耍,拍一段视频发上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在那儿玩自嗨。从来不思考,你分享的这些,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对别人有什么价值呢。原来,要想在自媒体道路上走得稳健,走得长远,必须要研究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作为头条的主播,你到底要给别人,给看到你文字、影像的人带来什么收获。是给他人带来快乐呢,还是给大众带来知识分享呢,还是进行技术的传授与研究呢等等。你要考虑好。如果,像我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注定我输出的内容价值不高,当然也不会吸引更多的眼球。
2、要学习头条的相关要求。打开手机里头条APP,点击“创作中心”,有个“公告”。这个栏目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要经常打开看看这些公告都是些什么内容。点开公告,会发现有“全部”、“官方资讯”、“功能上线”、“违规公示”的菜单,点开全部,这里有最新的公告。比如昨天天就发布了《今日头条关于加强MCN规范运营的公告(第一期)》,公告规定MCN在今日头条运营需规避的行为有10条,比如第七条规定“不得渲染、夸大社会问题,发布贩卖焦虑、炫富拜金、奢侈浪费等价值观导向窜在问题的内容”。等等等等,我们经常阅读这些,自然而然地对头条的一些要求,规定,就熟悉了,就会产生一定的认知,避免我们不经意间踩坑。12月17日,头条公告发布了“开展同质化博流量”专项整治的公告。对“以同质化内容编造个人经历或他人故事博眼球,薅流量的内容”进行整治。删除了下架了5695篇相关内容,封禁了204个账号,对2770个账号进行扣分了。了解以上内容,我们就会在创作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在这里我举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比如我之前叙述了一件小故事,这是我的同事家的真实情况,就是他的奶奶已经很老了,在农村生活,孩子们都远离了农村,这些孩子们偶尔回去看看老人,由于子女一方面年纪大,一方面在城市忙工作忙生活,对于老奶奶的关心或者关注就显得没有那么紧迫(因为老奶奶身体很好,能自理还能干一些农活儿)。就是叙述这样的事情,审核没有通过。我就非常不理解,我觉得我写上的是真是的生活啊,我觉得也没有表达什么不满意的负面情绪啊。但是,后来我理解了平台的审批意见。同样是一个事情,你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写,那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我就是平铺直叙的记录,是啊,那么的儿女,怎么能让老人一个人呆在老家里孤独的生活呢!这不是有违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优良文化传统吗。而且,最后我还感概,人活那么久,就是孤独。这就更不合适了。这不是负面的情绪吗。其实,作为当事人,也未必感觉到孤独呢,因为她习惯了大山里的生活,她不愿意到城市来生活。但是,你如果如白描一样,表达叙述出来,还有一些个人的不是很正面的感慨。这对公众来说,特别是对不了解情况的公众来说,真是会造成一种误导啊。通过这个事情,我也进行了反思,我觉得我对创作的认识,有了提高。
画上红圈的那里是“公告”
3、要系统学习头条培训教材。在手机端头条,点击我的---点击创作首页---点击第三行最右边“展开”----第二项----创作训练营。打开之后,这里知识非常丰富,比如创作技巧啊,账号运营啊,变现攻略啊,新手入门啊。建议大家从新手入门开始。这里就像一个大学一样,系列地安排了各种自媒体创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图文并茂,非常精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比如紫薇老师讲的,头条内容推荐机制,就很有价值。特别是对新手来说,对于我们如何确定我们的创作方向,创作特色,都很有帮助。我们了解了审核---推荐---复审---冷启动(加权推荐)---再次复审---再次推荐或者下架。这些环节都是按照什么规则进行的。如果我们的作品被限制推荐,或者下架,我们就能够了解我们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哪些方面还没有注意到。
上图中的创作训练营,就像一所学校对我们新手小白来说非常有用
被小墨老师的一句话触动到了。原来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是这样的可怕。
读书营的一位学友问:读书写作坚持了这么久却看不到成效,还要继续坚持吗?
说实话,这也是困扰我的问题。可是,小墨老师的一段话像一记巴掌打在我的脸上,让我激动得从床上坐了起来,又像是一阵飓风,瞬间拨开了萦绕在我眼前的层层迷雾。
你要的成效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区分我们想要的成效是读书的成效还是写作的成效。想做自媒体或自由职业的大多数人,我们眼里的成效一般是能赚到钱,要么写出阅读量过万,10W+甚至100W+的文章,要么能带来持续的粉丝增长,小墨老师说,这里说的是写作的成效,不是读书的成效。
如果读一本书,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格局,能够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读过的书就是卓有成效的,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就应该心满意足。可是我们却奢望通过读书得到更多,最好是能赚到钱,所以赚不到钱时我们便心生焦虑,怀疑自己是否是在做无用功,甚至轻易放弃。
小墨老师说,不如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提升自己而读还是为了所谓的数据量和粉丝量这些不稳定的外界因素去读呢?
你是否已经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
如果我们想要看到的是写作的成效,我们是否已经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呢?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书读了多少本?读书笔记写了多少字?文章写了几篇?更新了多少博文?
就像我,做自媒体断断续续折腾了快两年半了,写过的文章不过50多篇,读过的书不过60多本,我真的有为读书写作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吗?太多时候,我们只是不够努力或者被努力的自己感动了而已。
就像汤小小老师,她经常被学生追问:坚持写作了很久却看不到成果,该怎么办?老师每次都是直接回答:先写个100篇再说。在没付出100%努力之前,就不要说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怎么看不到成效,更不要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怀疑别人给的方法对不对。最最应该追问自己的是:你真的已经足够努力了吗?
小墨老师说,她读书写作坚持了6年,才开始接到第一条广告,坚持了10年,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而我们坚持得足够久吗?
你努力的动机来自外部还是内部?
不断追问自己的内部动机很重要。说实话,从小到大,我是一个比较依赖于外部动机的人。努力学习,考试考到高分,也只是为了得到家人的赞扬,努力工作、赚钱也只是为了能不让家里人担忧,让他们觉得有面子,可是,即使我做到了他们眼里的优秀,也得不到想要的快乐,因为那不是确实不是我想要的。
就像每当我写完一篇文章,我就总忍不住看数据,每当得不到任何反馈的时候,我就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块料。殊不知,其实只是系统审核的冷启动阶段,没有推荐量和阅读量是很正常的。而持续的阅读量低迷,也会让我很焦虑,我的心情是随着阅读量的起伏而上下波动的。
小墨老师说,她在读书时,从来都没有这种焦虑,因为她是发自内心地对书中作者研究的主题感兴趣,在她当前的人生阶段非常想要读的书,她非常想要通过书籍来解决当下的困惑,所以当外部驱动力不足时,她也能靠自己的内部驱动力来坚持下去。
更何况,她也无所谓坚持,阅读,思考和表达早已成了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她就是能乐在其中的那种人。即使看一本书,写一篇读书文章,不发表出来,她也是满心欢喜的。
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一直靠着外部驱动力在坚持走这一条路呢?今天阅读量不错,得到不少点赞的关注就动力满满,明天发完文章一个点赞关注都没有,就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飘忽不定的流量和阅读数据让自己内心仿佛一片羽毛悬浮在空中,极度地不安和惶恐。
新手在学习期掌握不到要领,不能稳定,是很正常的,如果总是用外部认可来驱动自己,那是做不长久的。我们到底要从哪里寻找动力呢?
向内求。不妨问一下自己:我阅读和写作的初心是什么?
因为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格局,想要获得一项安身立命的硬本领,想要走出人生的迷茫,想要有一份自己的事业的同时,还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想要追寻人生的意义感。所以,我才会选择这样一份看似艰难,少有人走的路。每当想起这个动机,内心便会充满源源不断的正能量,顿时忘却了数据带来的焦虑。
不止是读书、写作、做自媒体,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追问自己的内部动机。
同时,我们要学会活在当下,享受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持久的快乐。不要总是说,等我赚到多少钱了,等我粉丝涨到多少了,我就能快乐了。那样你永远也得不到快乐。许多人都说,自律很难,坚持很难,当你真正享受做一件事带给你的快乐时,你就无所谓坚不坚持了。
想想这两年来,通过读书和写作,思维和眼界得到了提升,内心获得了的安宁和弥足珍贵的快乐,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理性和全面,不再人云亦云,这些内部奖励足以让我坚持读书和写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长期坚持下去。
凡事做最坏的打算,你就不再为出不出成绩而纠结
最后,从小墨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的方法:对一件犹疑不决的事情,如果最坏的打算能够接受,那就去做,如果不接受,那就不做。
她当时全职做自媒体,想的就是,如果做不起来的话,大不了就是认真践行了自己的读书计划,通过读书和写作精进了自己的能力,也没有多大损失。
想想自己曾经为了该不该辞职而内耗了两年,裸辞之后还一度陷入是否要找工作还是全职做自媒体的两难抉择,似乎内耗和焦虑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如果能早点学会这种“凡事做最坏的打算”的这种方法,就能减少内耗,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和写作中去,那我一定早出成果了。
写在最后
总结起来,当做自媒体看不到成效时,我们要学会区分读书和写作的不同成效,追问自己是否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追问自己做这件事的内部动机是什么,并不断挖掘做这件事给你带来的持续的快乐,真正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坚持没你想得那么难。
最后借用小墨老师的一句金句结尾:“写作其实是一件很孤独的事。就像村上春树都说,像一个人在 井底,无人赶来相救,不能老是靠外部刺激鼓励,时不时给你一口气才能坚持啊”。
以上,献给所有想从事自媒体、读书和写作,或想通过持续学习改变自己的人们,共勉。
《教父》中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半秒钟看清事物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会是不同的。总有这样一种人,他一秒就能指出困扰你几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的问题,小墨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想要跟她学习最最顶级读书方法的人可以私信我交流哦。
作者简介
邵小浅,一个专注读书、写作和个人成长,热爱生活,坚定阅读改变命运的85后中年少女,甘于平凡,但不甘于平庸。愿意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身边的某个角落。
和你一起读书,陪你一起成长,喜欢读书和文字的朋友们,请欢迎关注我@深夜浅读,我会给你持续不断推荐好书,给你源源不断的惊喜和感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