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被曝泄露未成年身体隐私面临什么后果
先来说说“陌生人社交”
其实“色情”就是陌生人社交的关键词。
小红书开局的逻辑就是LBS框架,借着咫尺之遥的诱惑,做人性的生意,指向明显,就实际用户体验来看,说“陌生人社交”就是“色交”,毫不为过。
社交是个框,骚话往里装。
为什么?
因为产品定位的先天不足,这结出的果是商业无法形成闭环。
“差异化服务”往往是那些陌生人社交产品经理引以为傲的部分。
之前Soul的CEO张璐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他们如何抓住“声音”,即和陌生人打电话,去帮助用户“真实地表达”——“这是用户需要的”“物有所值”。
实际上,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无非是类似于“聊天20,听声音50,看腿100”的菜单。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充满了经典而又隐晦的物化色彩,而竞争之下更大的背景,是行业至今没法突破的天花板,你侬我侬无非隔靴更痒,生命的火光还是要通过奔现释放。这也导致陌生人社交至今还是停留在“过渡性社交”层面。
这就要求App必须把自己看成一个“保健品柜台”。
一场成功的陌生人社交,如果说产品设计占十分之一,那么另外的十分之九就是靠巧舌如簧勾魂摄魄、“循循善诱”。狭长的田野没有风。这波韭菜比的是谁割得快,而不是谁种的好。
赵本山在《卖拐》里说:“抓好提前量”。
在小红书之外,那上百个的、藏在长尾之中的陌生人社交平台,也跃跃欲试,后者甚至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以拉新并诱导其充值。
陌生人社交的乱象,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它必将衰败的终局。
除开商业,人性的操盘手一不留意把自己的人性盘进去,这才是最亏的。
再来说说关于小红书这事儿
一般来说app的审核机制分为业务内容模型初审、复审、内容修改、复核等流程。
其中,初审包括机器审核及人工审核。机器审核主要是识别违规词、敏感话题等内容,并通过广告模型、低质模型、OCR画风模型、洗稿模型、黑产团伙模型等技术模型,识别不合规内容。之后,平台再通过人工审核判断是否要删除内容或者封禁账号等。
市场上也有不少专门从事内容风控的第三方业务公司,有助于避免涉黄内容的出现,但并不是所有互联网内容平台企业都选择这些方式保证内容信息质量,因为这需要投入较高成本。
其实平台仍出现打色情“擦边球”等内容,本质上还是利益驱动,部分平台一方面是对内容风控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不愿付出相对较高的成本来利用技术、人工等手段强化内容审核。
虽然这几年我国针对互联网平台的内容监管体系已逐步走向完善,相关部门也通过约谈、整改等方式不断向社会各界明确互联网内容红线,但在具体落地执行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企业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并不相同。
此外,大部分社交平台没有完成实名制注册和认证,即使某位用户因存在不良内容信息“被封”,也可以换个名字继续在该平台或者其它同类平台上注册新用户。
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提高平台的内容违规成本即可。对于多次出现违规内容的、屡教不改的平台,在行业许可准入、平台下载及注册等方面要抬高门槛。
当下各领域内容平台数量繁多、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的内容风控平台,可以针对互联网内容企业的实名注册、内容风控、监督举报等建立起一个全国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建设黑名单制度,让违规内容的发布者不能再进入这一领域。
而且作为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网站平台应严格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完善人工审核制度,提升技术审核效率和质量。
最后说一下平台可能面临哪些处罚
如果真的按照《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否则,视情节或将面临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挺奇怪的,小红书在上市前来这么一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