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写作习惯?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很实用


今天的主题是怎样培养写作习惯,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每天写或隔天写,培养写作习惯

哪怕写三五百字,哪怕写一堆垃圾,都要写起来。

写作就像锻炼肌肉,三天不写会觉得不那么流畅了,半个月不写会生疏吃力,一个月不写武功全废。

如果想重新捡起来会很困难,而且相比一开始学的时候,你也没有那么多耐心和激情了。

所以,最好就是不要断太久,一定要养成经常写的习惯,也不要管自己写得怎么样。

我写故事文以来废稿快达到三十篇了,有些是老师说不行,没有修改价值,有些是自己写一半写不下去了,就一直放在那里。

一篇故事文四五千字,三十篇也有十几万字了,这也是一种文字积累。

要知道,二三十万字的积累和一两百万字的积累,写出来的文章是有很大差别的。

2、建立素材库、灵感库,随时调取和记录

写作必须要建立素材库,特别对于日更的人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库是每个写作者的标配。

除了素材库,还要有一个灵感库,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随手记录。

如果工作时间不方便整理,或者在外面出差见客户,可以用讯飞语音记录,用手机便签记录,或者用微信发给自己,甚至先截图截下来都可以。

习惯哪个用哪个,晚上再找个时间统一时间整理。

就比如我写的这篇文章,是我早上在公交车上突然想到,然后记录下来,然后再成文的。

如果我没有随手记录的习惯,恐怕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也就没有现在的这篇文章了。

3、发出来让别人看到,获得反馈和建议

写作是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你要展现出来让别人看到,才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只有找到差距,才会有改进的方向。

比如放在平台上看看数据和评论,或者去投稿。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投稿,虽然投稿很难,但却是检验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式。

因为现在头条小红书之类的,数据和文章质量没太大关系。数据好的,文章质量不一定好,然而投稿就不一样了,投稿会对文章要求很高。

不建议刚开始就把文章发给熟人亲戚看,一是熟人亲戚和你太熟,说话不会那么客气,对于不赚钱的事情会习惯性打击。

二是太了解你生活的人关注你,可能导致你束手束脚,有些不太好意思写。

三是每个人喜好不一样,有些长辈喜欢看“震惊”“机器人生孩子”类的奇闻,有些喜欢看表达复杂、不知所以的文章。如果他们不习惯看你这种,说不定表面夸你几句,私下到处说你笔下无墨云云。

4、写作不要以赚钱为唯一目的

单纯以赚钱为目的的写作,一旦赚不到钱就很容易放弃,并且还会产生厌恶感,一打开电脑就会很大的精神压力,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刚开始我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因为主业不行,才会费尽心思想发展副业。但是现在,赚钱已经不再是我坚持写作的唯一动力了。

就拿我现在写公众号文章来说,并不赚钱,而且粉丝量也挺少,我也没去做公众号运营推广,但我还是在坚持写。

写作对我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就像看书一样,是一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式。就像有些男人在车里抽完烟才会回家,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属于自己的宣泄方式。

其实,成年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倾诉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你的倾诉对别人来说,也许会造成压力和烦恼。

但你用文字表达出来,它以你的喜悦为喜悦,以你的悲伤为悲伤,不指责不抱怨,你能对它发泄情绪,也能用它梳理自己。

当我们和写作建立起这种情感链接的时候,它就不单单只是一个赚钱工具了,说得矫情一点,你敲下的每一个字都会充满感情和灵魂。


对于容易敏感内耗的人来说,其实更应该写作。

因为你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情绪想法,但是你的倾诉,可能在别人看来都是抱怨和负能量,抱怨多了只会让你和别人的关系更差。

所以你更应该化悲愤为力量,用文字来宣泄,而且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不带任何功利性地写。

写在最后:

看文和写文完全是两个概念,你看再多书,看再多文章都不如自己动笔写。当你动笔的那一瞬间,你就知道这事没那么容易了。

写作真的需要积累和沉淀,也许你写个二三十万字都没啥起色,但你坚持写一百万两百万字看看,绝对很大的改变和突破。不仅速度提升,而且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更流畅了。

之前我写一篇一千多字的碎碎念,大概需要三个小时,有时候卡文了就要半天。但我现在一篇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刚开始会很难很难,难得你无数次想放弃,但只要坚持下来,后面就会越写越快、越写越顺。

唯有热爱,可以抵挡岁月漫长,希望每个热爱写作的人,都能找到坚持的理由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