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量、增长、内容、私域的思考

关于流量

我们永远要拿一手流量,不要二手、三手流量,不要让别人跑到你的上游去截流

增长黑客:不花钱,用技术,搞流量,平台的最爱

如何快速检测一个渠道的流量。大量的ab测试,没有别的方法

按照流量所属权划分:自建团队获取流量、整合别人的流量

在线教育获量打法:低客单分销获取线索,转高客单成交

微信7大元素组合有不同玩法(企微、小程序、朋友圈、群、公众号、私信、视频号)

我不是操纵流量,我只是把对的人带到对的地方,只做这样一件事情。我做任何一个产品、APP、网站,我绝对相信有很多需要我们东东西的用户,只想让他们都能看到我

流量永远都是当下很便宜的,每过一年各个渠道综合下来流量的成本,所有上涨百分之四五十,这是流量行业的一个必然定律

抖音作为甲方不断逼迫乙方内容生产者创新,不创新就不给流量,就是死

SEO不会过时的,做增长主要有搜索和社交这两种流量

私域流量一定能诞生出万亿级别的公司

按照内容形式划分:图文流量、音视频流量,图文流量代表过去沉淀在渠道中作为永久的广告存在,音视频流量代表现在

怎么搞流量?你要知道流量在哪里,第一你要知道流量在哪里,然后呢再用对应的内容去换这个流量,流量是一种商品,拿内容来换,做内容就是做增长

流量主是一个水下的世界,那个更加是一个要考验认知的考验你的信息收集能力

做流量的第一重境界:1+1>100(投放+私域)做流量的第二重境界:ROI大于20

搜索流量seo:抖音>搜一搜>搜狗>百度>小红书>知乎

人找信息搜索流量:社交媒体推荐流量=1:1

流量分为“搜索流量”和“社交流量”,分别对应“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我的观点是这两种大家获取信息的模式没有主次之分

搜索引擎流量的转化率,一直都是所有流量渠道里面最高的。因为社交媒体的流量的性质是“逛”,而搜索引擎流量是主动“搜”。搜索引擎流量在关键词和内容匹配的情况下,有不少做到过10%左右转化的例子。 搜索引擎流量相对稳定可控,而且像SEO自然排名这样的流量还不要花钱

平台是不care任何人的死活的,赛马逻辑或养虎逻辑,你们互相竞争总会有人胜出,我只要去挑选更好的人就行

流量不珍贵,用户才珍贵。流量是流动的量,用户是跟你在一起为你创造价值的用户

做平台,最快是流量主整合、最便宜是增长黑客

流量的背后是大家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所以信息才是重要的

传递高质量的信息,做出创新性的突破

公司的流量不行,不是招个运营就可以了

流量主整合的案例:CEO作为超级BD去到处整合其它人的流量,然后把这一块做到行业第一,只靠1个人就行,核桃编程是这样,Shein也是这样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流量操盘手,基本功是把中国头部的100名的网站,流量最大的前100个APP,至少前20名背出来。

怎么搞流量?你得先知道流量在哪里?如果是社交流量,那么在哪些KOL身上;如果是搜索流量,那么在哪些关键词上?然后用内容去换它

高阶搞流量的能力:第一,数据爬取,第二招核心命题,发现流量洼地;第三,用好内容的模子去引流成交

刘思毅属于定性求IP做流量,张国平是定量理性操盘手流量派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流量,但是这个世界缺少把流量的商业化价值最大化的人

整合别人的流量永远都是最快的,你就去做帮所有人能够把流量的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人,当然是通过卖你的产品最大化,如果你能设计出这么一个模式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流量都是你的

一个好的流量操盘手:

第一是基本功扎实

第二是定性定量各有优势

第三是要看平台端,抖音端的短视频和直播看投放能力、微信端是获取免费流量+投放获量

永远把投放做好,因为这个世界的流量都在待价而沽,都在等着拍卖给你,等着一个能把它商业化价值最大化的人出现,让这些流量不要被白白浪费

广告系统里面,要么投一批人,要么投一批词

金字塔模型永远不会变,只有1%-5%的人能够成功,所以流量行业永远是鼓励和奖励哪些更聪明、更有执行力、更有责任心的人

流量操盘手最重要的3个素质:第一是责任心、第二是执行力、第三是聪明,他们永远有机会

流量生态的第一次打通,是打通线下线上。第二次打通,是打通公域私域。流量生态的第三次打通,是平台壁垒,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扫除竞争障碍,带来疯狂生长就在第三次打通上。

如果能够稳定地买流量,这个是最省时间和成本的、最愉快的、最可预期的、最有确定性的

流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去思考转化怎么发生的,去看很多的书,做很多的实验和实践

关于流量、增长、内容、私域的思考

关于增长

增长按照关键环节划分:拉新、激活、留存、变现、推荐,AARRR模型的顺序错误,正确顺序是激活→留存→推荐→变现→拉新

按照增长分工划分:内容创意、渠道分发

增长黑客很艰辛,不如做投手

如果有执行力又有悟性和责任,这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做增长也能成功

不要只看重内容这个词,换成信息会更好

种草内容和KOL挖掘,基于关键词和关系链传播的渠道

在中国做流量,打死都要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

世界上所有的流量都在待价而沽,不要让流量被浪费

做增长的基本功:

1.把流量排名前20名的中国网站清单背下来

2.把DAU排名前20名的APP背下来

运营人一定要做增长,不做运营。运营就是打杂的

假设平台没有免费流量和免费粉丝,粉丝是不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做的事,就是更正确的

不管是图文、短视频,还直播,每一个流量都应该花钱

如何主动加入,如何被动加入,如何让人带人

抖音seo和sem不能做,千人千面

运营:拐弯抹角,产品驱动、营销驱动、想当然驱动、拍脑袋驱动增长:需求驱动,它自己就冒出来了,压都压不住,你只是顺水推舟而已,所以做增长, 不做运营

运营:以为实际上有免费的流量,天底下有免费的午餐增长:世界上只有还没付费和直接付费的流量,成本是你的头发、你熬夜的最晚时间点

运营:我会做海报、公众号、短视频、直播、开车、送外卖、代购……增长:我只会做流量

2c它的转化是冲动消费,当下转化的,但是2b呢它也可能经过好几个人,可能时间周期也很长转化,但是在做增长这一块其实区别没那么大,因为无论是2b还是2c,我们都需要做到非常地精准,去触达、用户

内容怎么转型做增长?做内容本身就是在做增长,内容在很多领域都是特别稀缺的

流量增长分为:广告投放(向官方买量)、私域流量(不需要交税)、流量主整合(向民间买量)、增长黑客(不花钱)

广告投放=投给谁(数据挖掘)+内容(提取创意和卖点)+落地转化

做投放的人,创意和卖点的内容能力很弱

增长领域的内容是基于效果的内容,考虑转化是怎么发生的?需要去看很多关于转化的书

企微私域用户增长,一开始一定是被动加人

增长黑客是那种给他一丁点资源,他都会做出一种花来的这样的一拨人,是沙漠里面种出来树的人。

内容怎么转型做增长?运营怎么做增长?接下来没有运营,没有内容,只有增长

关于内容

内容真的不难去找,内容是可以到处分发,特别是你掌握很多分发的 技巧,可以把一个很普通的内容,就是因为命中了大家的需求,可以争取到更量的流量。永远都是内容重要。

永远都是内容重要,对于内容的锤炼和打造没有那么难,你只需要深刻了解这个行业当中, 知道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然后针对性做出内容

内容=信息加工

走量和做精之间天然是矛盾的,这是一个逆淘汰的行业

你没有好的内容,给你再好的工具也没用的,只是在流动的技巧上多了一个帮手,但是有可能错过了很好渠道。错过了在渠道,一个更好的投放你内容的机会。内容太垃圾了,每宣传1万个流量,才有 10个会成为你的客户。

在信息时代,谁能够把信息质量提升一点点,谁就能够胜出

任何一个产品如果能把信息,比如信息的数量,质量提高10%,或者说传播的速度快了一点点。在任何维度上, 你只要提升一丁点的效率,你这家公司一定会成功的。

对于流量主来说,你作为内容出现就不收你一分钱,你作为广告出现就是1秒钟1万块

找好的渠道,这个渠道需要什么内容,你就提供内容就行

让内容在渠道中间流动,选特别强势的渠道,不要惧怕竞争;做最好的内容。

要关注用户的LTV,更要关注内容的LTV,让一个好的内容有十几年的生命周期

关于流量、增长、内容、私域的思考

关于私域

私域的底层逻辑是那些你直接拥有的、可重复,低成本甚至免费触达的用户。

私域流量团队的搭建关键:美誉度

海盗模型AARRR,先做留存,再做裂变,最后是拉新。就是先留人,然后让人拉人,这就是私域的精髓,撬动私域的私域

私域鄙视链:知道私域>不知道私域,在做私域>不在做私有,用企微做私域>用个微做私域,被动加私域>主动加私域,养号的企微>不养号的企微,有技术获取手机号的操盘手>没有技术获取手机号的操盘手

按照范围划分:公域流量、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是漏斗模型,重在降低流失率;私域流量是放大模型,重在裂变

企微将会超越个微成为私域流量的主战场,做私域的人一定要精通企微

很多进入大品牌私域的流量永远不会在公域出现,未来会形成私域割据的时代,所有人都在做私域,所以大家现在能往私域里导的就拼命导,砸锅卖铁地导。

私域流量等于专属的私人助手

企微被动加入

企微开始不能用手机号加人

企微养号方法:

1.被人添加。怎么被动添加?用企微做客服,宣传推广,引流添加

2.回复率

3.删除率,控制20%以下

4.举报率,一被举报就废了

企微养号:

时间:1个月

三四千条普通聊天记录,或者五百多个积极的聊天记录

养完号,立刻加手机

获取手机——主动加手机号——一天发送400条好友请求——最高一天加1000人

从天猫、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的交易订单,通过技术扒手机号,把这些公域流量变成我的私域流量(在行业平均值是5%加粉率的情况下,30%加粉率是基本的,甚至50%)

一个微信私域粉200块,微博是20块

私域用户年GMV1000万以上,基础是大于500万

一天加1000个私域粉,一个私域粉200块,就算是拿去卖,一天的收入都能搞到200000

通过电商粉获取行业线索,导到私域里转化

第一次跟用户产生交易是通过什么产品,其实没那么重要

二类电商公司,开不了户,做低价品,拿到手机号加私域,然后卖正价品

如何裂变

人传人

增长的圣杯:超越拼多多的裂变效率

私域工具:二维码加私域、手机号加私域、群加私域

不必要仰望平台,都是普通人,平台不会帮你变富裕

私域流量还有20年的红利,可以做到颗粒度无限细大家一定要拼命往私域里面导,微信倒了,私域也不会倒

搜一搜每天流量有60亿

私聊耗人力,适合高客单价 ,可以加上工具,5句话只能完爆90%的人工

公众号私域运营在海外的指标叫触及率,每一年粉丝都要增加很多才能维持收益

抖音都没有公域的流量,视频号更加没有公域流量,现在平台的策略是偶尔会爆发一下流量

视频号只能作为一个落地页,用来落地承接进私域的流量

私域的特点是我想召回就召回

朋友圈运营的关键:保证内容的新鲜感,关键是把用户发动起来讲,结合场景

朋友圈运营的延迟点赞,4天后再点赞可以吸引关注

b端一定要做私域,c端要拉高ltv

一个人只能维护5个群,差一点来说,30个是极限

广告不是邪恶 的,只有一个事情是邪恶的,你没有把对的信息传递给对的人。这是双输的,只有这个事情是邪恶的。

美国不叫私域流量,而是叫社交媒体营销,国内太卷,国外还是一二十年前的样子

公众号抄的就是facebook page

内容重要还是技巧重要?内容重要还是渠道重要?渠道重要还是分发的技巧重要?说内容重要的人,他只擅长做内容, 不擅长做渠道。说渠道重要的人,只擅长做渠道不擅长内容,所以他一定要自己的优势碾压别人的劣势。不是这样,内容重要还是渠道重要?我就用一个比喻来终结这个问题,你要走路,用左腿和右腿,现在请你告诉我: 是左腿重要还是右腿重要?不要讨论内容重要还是渠道重要,还是技巧重要,这个问题就是有问题的

一定要把对的信息传递给对的人。一个做流量的操盘手基本的价值观和操守:一定不要去做恶!

这个人明明不属于你的客户,为什么要强扭着让他过来,而且你还花了这么大代价。一个精准 的客户胜过太多泛泛而来的客户。敢于筛选客户,不合适的让他滚,不在乎流量

在流量领域分两拨人。一拨人是操盘手,在一线正儿八经把流量搞过来。另外一⼀拨是传播者,会把别人的方法汇总并且理论化、系统化、逻辑融洽,再把它传播出去。

流量操盘手,增长黑客,内容生产者,私域运营官这些词太有魔力了

技术领先能代表什么呢?你只要10%的优势,另外还有 90%,要靠环境、团队。

做产品应该跟阿里学,看看支付宝在全球的推广

私域不是建群,发朋友圈,有十几种方法,有七种载体

微信里的7个企业微信私域运营载体的选择:私聊、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朋友圈、搜一搜

公域漏斗模型:展现——点击——访问——咨询——转化

私域放大模型:留存——复购——转介绍——裂变拉新

很多人做直播,拍脑袋想一个词,一搜,然后长篇大论去回答问题,但是从来没看过右上角每天有多少流量

海外玩私域一定要用whatsapp,现在在抄微信。抖音私域企业号一定要重视。抖音私信群还可以发微信二维码。私域沉淀

私域的领域:私域+kol/koc、kol/koc+投放、投放+增长黑客、kol+seo

抖音SEO不要做。小红书上60%的流量其实都在搜索上,所以在小红书上做流量的正确模式,并不一定要追求这个达人的粉丝有多少,有时候是要追求,他那篇文章的关键词相对密度多少

做内容的能力是天生的,做内容符合100原则,100个人,有80个人不会做,有19个人坚持不下去,最后只剩1个人会做能坚持

国内SEO被分裂成几十个,优先级严重落后于私域,投放,kol,增长黑客等……但是国外SEO是第一位的流量来源。

技术型SEO一定要去海外很爽,在海外做电商被人看不起

二十年后的私域是全息投影,直接说一句就有反正类似的,完美日记现在有点接近这个

数据驱动,底层逻辑很重要,许多人都不懂基础知识和原理

技术转SEO,不要复杂化,不要把事情搞的太复杂,简单点

对稍微有点技术的人,平台屏蔽用户号码不是什么大事,做电商的不要那么慌张。要注意订单加粉率,行业平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