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 陈根

脸书(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全力打造元宇宙已经不算太新鲜的新闻,从重金投资到组建团队,现在,Facebook的更名,则再一次彰显了扎克伯格投入元宇宙领域的决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扎克伯格在公司的Oculus Connect 活动中宣布,Facebook 将正式更名为“Meta”,而“Meta”,正是“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的前缀。扎克伯格同时发表演讲称,“元宇宙是下一个前沿,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以元宇宙为先,而不是Facebook优先”。

并且,新的名字也伴随着一个新的标志,目前,Facebook在门洛帕克的全球总部门牌上的标志性大拇指的Like图标已经被一个蓝色的M,看起来有点像椒盐卷饼的标志取代。Facebook表示,其股票将从12月1日起以新的代码“MVRS”开始交易。

但问题是,一次整容或一个更名和能改变你是谁吗?Facebook的名字已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渗透到互联网的生活中,何时被抹去也还有待观察。

最知名的元宇宙概念企业

在元宇宙的风口上,Facebook是互联网行业中最知名的元宇宙概念企业。

早在2023年,Facebook就以二十亿美元高价收购了虚拟现实公司 Oculus,正式进军VR领域,而VR作为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硬件接口,对元宇宙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 2023年Facebook的十年规划版图中,扎克伯格就表示,要在3-5年内着重构建社交生态系统,完成核心产品的功能优化。

截至2023年初,Facebook 参与VR/AR技术研发的员工比例已由2023年的十分之一增长至五分之一,并频频投资VR/AR领域的技术领先者。当前,Facebook的VR头显Oculus Quest2需求强劲,根据SuperData 统计,Oculus Quest 2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VR市场占绝对的主导地位,销量约110万台,遥遥领先排第二位的索尼PSVR。

Facebook通过Oculus设备布局VR领域,又推出 Facebook Horizon 发力VR 社交平台。Horizon支持最多8名玩家在平台上一起打造属于自己的虚拟体验世界,玩家通过自己的虚拟半身卡通形象创造并装饰“Worlds”,并在“Worlds”中游玩各类社交小游戏。

除了布局VR领域,发力VR 社交平台,Facebook在元宇宙的布局还包括Creator内容创作社区、Spark AR、数字货币diem等。Creator App旨在让内容创作者围绕内容搭建社区,并提供一站式创作服务;Spark AR则是Facebook在Instagram上推出的功能;虚拟数字货币diem则类似于Tether币和其他价格挂钩的稳定币,旨在为元宇宙打造经济系统。

今年7月,扎克伯格直接描述了他对元宇宙的愿景,希望用五年左右时间将Facebook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随后,Facebook宣布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元宇宙开发的团队。两个月后,该公司表示,它将在2023年将目前担任公司硬件部门负责人Andrew Bosworth提升为首席技术官。

在本周一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该公司宣布从第四季度开始,将专注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Facebook Reality Labs分拆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对该项目的Facebook Reality Labs的投入将使公司今年的总营业利润减少约100亿美元。而扎克伯格对此表示,“我估计未来几年里,这一投资每年都会增长”。

Facebook希望将未来押注于元宇宙这个新的计算平台,此次更名则是更明确的信号。扎克伯格28日在公开信中表示,最终的回报或许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提升Facebook作为“网络集市”的角色。

目前,Facebook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销售。“如果你每天都置身于元宇宙,你会需要虚拟服装、虚拟工具以及不同的虚拟体验。我们的目标是让元宇宙用户数量达到10亿人,数字商务规模达到数千亿美元。”

扎克伯格认为,元宇宙才是互联网的未来。并且,之所以决心为公司改名,是因为其认识到公司内部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基本上正在从‘Facebook优先’转变为‘元宇宙优先’的公司。”

改名背后另有算盘?

虽然Facebook的更名彰显着扎克伯格全力投入元宇宙领域的决心,但公司改名的时机却微妙的让人怀疑。作为社交媒体界的世界巨头,Facebook改名背后,是这家公司面临的巨大外部压力。

不久前,前Facebook产品经理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向《华尔街日报》泄露了数千页的Facebook内部文件,指控Facebook以“利益至上”为原则,存在煽动分裂、破坏民主、损害年轻用户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罔顾公众利益的行为。随后,美国国会就这些文件举行了听证会。

在听证会上,弗朗西斯·豪根描述了Facebook如何在2023年美国大选前改变算法,以降低有害或虚假内容传播的可能性,但随后立即撤销了这些改变。她表示,这一决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1月6日的事件。当时,那些错误地认为乔·拜登(Joe Biden)窃取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选举结果的暴徒冲入了华盛顿国会大厦。

而根据美媒,如果Facebook恰在这个时候改名,扎克伯格就可以从一系列的法律纷争中“金蝉脱壳”。或许下一次在国会议员面前作证时,他的身份将不再是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而是“Horizon”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从理论上讲,这将使他免受为Facebook任何错误负责的烦恼,甚至可以拒绝出席作证。

此外,就在Facebook被曝出即将改名之时,Facebook还面临着多起诉讼和指控。当地时间20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总检察长拉辛正式起诉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称其需要在2023年剑桥分析公司的丑闻中承担个人责任。事实上,自2023年被曝出泄露大量用户私人信息的丑闻后,Facebook就已“深陷泥潭”。

同一天,大西洋彼岸的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宣布,因Facebook未能提供所需的更新信息,该机构将对Facebook处以近700万美元的罚款。外媒报道称,CMA的罚款出台之际,以Facebook为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层面的监管和审查压力。

今年春天,CMA和欧盟最高竞争监管机构还对Facebook的分类广告服务Marketplace及其在线约会服务展开了正式的反垄断调查。近年来,美国国会也一直在讨论监管Facebook或分拆其企业集团的可能性。

在Facebook面临外界巨大压力的时间点上改名,人们很难不怀疑改名背后扎克伯格的企图。佛罗里达大学营销学教授理查德·卢茨称,尽管有很多先例,但彻底改变一个品牌的名称也并不常见。“改名是很昂贵的。当一家公司这样做时,通常是希望或迫切需要与不想要的关联保持距离。”

Facebook的忒修斯之船

新的名字意味着一个新的标志,可能是为了彰显扎克伯格全力投入元宇宙的决心,也可能是为了掩饰扎克伯格借改名来重塑品牌的企图。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一次整容或一个更名和能改变你是谁吗?Facebook的名字已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渗透到互联网的生活中,何时被抹去也还有待观察。

“忒修斯之船”是西方哲学中最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只要一块木板坏掉或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再如初。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最后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

Facebook的品牌重塑就是这样一艘忒修斯之船。在改名以前,Facebook是全球互联网巨头之一,Facebook不仅被用来联系朋友和亲戚,也被当作一个新闻来源。Facebook的名字已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渗透到当代生活中,所以Facebook这个名字能以多快的速度被抹去还有待观察。

更名后的Facebook将把自己的未来押在“元宇宙”上,那么,当Facebook需要抛弃品牌,但要保持和扩大产品时,会发生什么呢?人们会因为习惯而一直用旧名字来称呼它吗?人们又会因为Facebook的改名而对其存在煽动分裂、破坏民主、损害年轻用户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罔顾公众利益的行为不计前嫌吗?

再回到忒修斯之船的思想实验中,忒修斯之船的问题,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种“替换悖论”。也就是说:假定某物体的“构成要素”被置换后,那它依旧是原来的物体吗?但事实上,在分辨“一个物体”时,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绝对客观”的“构成要素”。有人觉得是,有人觉得不是。

这是因为,一个物质的构成,本来就是很多要素叠加在一起的。物质的“构成要素”,可以是材料、可以是设计样式、可以是建造团队、可以是地点、可以是功能、也可以是赋予的意义。但不论要素如何变化,其本质却是不变的。对于Facebook来说,自然也有这样一个不变的本质。

尽管扎克伯格公开表达了很多对元宇宙充满激情的言论,却对风险几乎保持沉默。全世界近30亿的Facebook用户都很清楚Facebook所遗留的“毛病”——对隐私问题、虚假信息、仇恨言论、种族主义和政治欺诈等争议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重塑品牌并不能解决Facebook的问题,元宇宙承诺创造非同寻常的多个平行现实,可能甚至包括Facebook经营有方的一个“现实”。但就目前而言,Facebook需要的不是一个新名称和新使命,而是一种新文化。

Facebook更名“meta的不为人知的企图,大部分人不知道能改变什么?

元宇宙”,你听说过吗?可能你在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中见过这个提法,也或许,2023年看电影《头号玩家》时,你对它有了一个直观的视觉体验和想象。

如今,“元宇宙”真的走近了……

《头号玩家》电影海报

美国科技大腕、脸书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10月28日宣布,正式将其创办的“脸书”Facebook公司更名为“元宇宙”me ta平台有限公司。扎克伯格介绍,更名之后,Facebook可能就像Instagram和WhatsApp一样,作为母公司旗下社交媒体品牌予以保留,新公司me ta则致力打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平台“元宇宙”。

“me ta”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超越”,同时也是英文单词“元宇宙”的前缀。据美联社报道,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脸书公司总部,标志牌上原来“竖起的大拇指”已被一个“蓝色的无限符号”取代。美国媒体认为这个符号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

那么,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又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介绍,“元宇宙”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名词或一项单纯的科学技术,它将是现实社会与虚拟技术深度融合之后带来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

扎克伯格的研发团队已经开发出一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元宇宙”头盔。在这次大会上,扎克伯格演示了一套会议系统,与我们以往开视频会议必须通过摄像头看到对方不同,只要带上这个头盔,人们可以直接跨入虚拟会场,现实中的一举一动也能如实在虚拟会场中展现出来。

陆雷表示,虚拟+现实的方式对于现实生活意义重大。比如说未来在网上购物,你就不光能看到衣服的图片,甚至还能通过数据的提取、处理、反馈,通过某一虚拟设备直接感知衣服的面料和质感。浅一点说,这是购物体验的改变,更深层次,可能带来一种全新技术和生产力背景下的社会新形态,这就是“元宇宙”。

2023年也被称为“元宇宙”的元年。除了脸书,全球多家企业也开始布局。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在美国上市;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虚拟现实创业公司;9月,微软宣布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不过用“元宇宙”来代表整个公司的,扎克伯格抢到了先机,他表示,公司将在数年内从“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他估计,“元宇宙”未来十年内将惠及10亿人。

不过,扎克伯格这般抢占“元宇宙”先机,陆雷认为有两大原因。其一是因为这个“元宇宙”趋势已不可逆转,扎克伯格创办的“脸书”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和龙头,现在肯定不希望在下一波新浪潮中被抛离,转型就成为必然。

另一个原因则和“脸书”遭遇危机有关,脸书用户已达35亿,超过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多个国家都在调查这家公司是否违反了竞争法以及数据保护条例,美国的反垄断调查也令其面临可能被拆分的危险,而最新又遭遇公关危机,被指责“脸书公司只顾盈利不顾青少年健康”,所以这一次扎克伯格大张旗鼓的改名举动,可能也是一次摆脱危机、重塑品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