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浪潮品牌如何快速发展也创新?给消费者这样做准没错了?
国货浪潮品牌如何快速发展也创新?给消费者这样做准没错了?忽如一夜春风来,消费者从过去青睐外资品牌转向热衷国货。
事实上,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众多有识之士不懈求索,无数企业家毕生实践。它,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
“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新的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合力把中国轿车造出来,实现我们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这是中国汽车奠基人饶斌在1987年纪念解放卡车诞生30周年大会上的深情表达。
只有了解过去所发生的历史,才能更清晰地认识今天的“国潮”现象。
这里我们所谈的“新国货”,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中国企业未来的生存方式。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大国博弈此消彼长。尤其,在疫情肆虐下的全球经济不堪入目,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受阻,商品流通也放慢脚步,中国品牌走向国际的道路多了很多障碍。反观国内,由于技术的进步、营销的进步以及企业责任感的进步,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近几年不少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丑态百出,让消费者也意识到“洋货不过如此,国货也不错”。 这是一次国民意识的觉醒,也是一次本土企业进步的象征,更是一次新“国货运动”的开始,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国货浪潮”。
回顾历史,三次国货浪潮意义非凡也许大家不知道,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三次国货浪潮,即便相互间隔的时间长短不同,但每次浪潮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国货浪潮 相比之下,第一次国货浪潮发生的时间比较早,甚至早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具体时间大约是20世纪初的30年。 当时的旧中国正处在动荡时期,一边是封建社会的垂死挣扎,一边是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政权四分五裂,经济支离破碎,百姓颠沛流离,全国上下一片狼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孙中山、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大批觉醒者和革命者诞生,带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民族主义”思潮。尤其,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金句至今在耳边回荡。 在民族主义思潮的驱动下,中国迎来了第一次国货浪潮,并诞生了张裕干红、荣氏实业、鞍山钢铁、中国银行等品牌,并在那乌云密布的环境中坚强成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次国货浪潮终结了。
第一次国货浪潮的意义何在?我们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国货”概念的诞生。也就是说,无论那个时期的企业规模是大是小,发展情况是好是坏,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它们的努力让灾难中的旧中国拥有了真正的“国货”。
第二次国货浪潮 第二次国货浪潮的具体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85年发生的海尔“砸冰箱”事件。 表面上,当年的海尔只是砸了品质不好的冰箱,以此来警示员工“要有品质意识”。但实际上,砸响了中国第二次国货浪潮的战鼓。
那个时期,我们看到太多本土品牌的诞生。海尔、联想、华为、格力、健力宝、伊利等等一个又一个耳熟能详的品牌,就像雨后春笋般崛起。 那么,第二次国货浪潮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呢?为什么与第一次国货浪潮间隔的时间那么长? 这就不得不提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邓小平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是这个时期的民众呼声。 就是在这样的呼声下,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鼓舞了全国人民,引发了罕见的“下海”热潮。很多有志之士,都放弃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大胆下海经商,由此引来了中国第二次国货浪潮。 然而问题是,第二次国货浪潮为什么来得这么晚?这主要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有关。其实,建国以后,本应该迎来第二次国货浪潮,但是由于抗美援朝、大旱灾、文革等诸多事件影响,全国上下注意力不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即便有人想创业,却心有余力不足。这就是第二次国货浪潮与第一次国货浪潮间隔时间这么长的原因。 不过,第二次国货浪潮的历史意义更加重要,甚至不可替代。因为,它代表着国货的全面复苏,也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这次浪潮不仅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制造”,也让世界认识到“中国速度”,让中国彻底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
国货浪潮品牌如何快速发展也创新?给消费者这样做准没错了?
第三次国货浪潮 严格来说,这次浪潮不是即将开始,而是已经开始,我们现在正处在中国第三次国货浪潮之中。这次浪潮预计至少延续到2040年。 这次浪潮的驱动因素比较多,诸如:双创政策、移动互联网、高端技术等等。然而,我们认为,推动这次浪潮走向高峰的最大因素应该是大国博弈。 美国对中国的各种贸易制裁、疫情期间的各种甩锅和栽赃,以及无端打压华为、给台湾销售武器、破坏南海和平稳定、扰乱香港、挑拨新疆等诸多无耻行径,让国人清晰地认识到:唯独祖国强大,才能国泰民安。这一大众意识的觉醒重新点燃了人们的爱国豪情,多数人的消费意向从国际品牌转向本土品牌,快速掀起了第三次国货浪潮。 在这次浪潮的推动下,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新品牌,诸如:小米、蔚来、元气森林、钟薛高、花西子、三顿半、巴奴、李子柒、小仙炖等等。他们的故事已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不仅给平平无奇的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而且也给我们诠释了“新国货”的定义。 然而,我们认为,这些品牌的诞生和发展,只是这次浪潮的序曲,好戏还在后头,未来20年更多优秀的品牌继续崛起,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那么,这次国货浪潮的意义,与第二次国货浪潮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第二次国货浪潮是国货的复苏,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行业标准,那么,这次国货浪潮就意味着,国货广泛取代洋货,让国货真正与洋货分庭抗礼。通俗地讲,第三次国货浪潮让国人意识到:不用到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锅。
国货浪潮品牌如何快速发展也创新?给消费者这样做准没错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