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笔记内容和竞品品牌差距,小红书蹭流量和蹭热度的问题
关于蹭流量和蹭热度的问题,平台的审核准则是什么
A10蹭热度没问题,热点话题都是可以的。注意安全风险的热点,如明星的各种瓜,政治、新闻相关的就不要蹭了(除非绝对正向,如最近缅怀袁隆平的,养号要蹭想发可以),毕竟涉及安全一旦风险管控容易见光死。
伪科学,或者明星分享护肤保养可以关联到相关产品的还是可以蹭一下,非明显打广告。
十一、小红书平台更多是倡导创新还是热度?
写文重心是否应该放在热度较高的文章类型上?
A12关于平台倡导创新还是热度,还是要先剖析这个平台的类型是什么。它是种草社区,是标记和分享生活,是懒人解决方案。所有解决和碰触用户痛点和情感的内容,都是容易与用户产生交际行为的–或者被感动或者认同或者出于主动学习的目的而收藏和讨论。
所以,综合来讲平台倡导的是有价值的内容,而创新和热度只是内容表在形式的呈现,或者说是辅助,帮助内容以更好的曝光转化出现在更多人面前,这个争取到的曝光-转化更多一些,而内容一旦没有吸引到用户,简单说就是没有撩拨到用户给你赞藏评、没有完播率,那么就很难被继续推送出去。平台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它只会根据数据去做选择。
你在意的是一个人的外貌,还是内在?(外貌决定了我想不想继续了解TA的内在。但是一些因素也可以辅助决定,比如性格、特长等等。所以可以把标题和主图比作是外貌,创新和热度比作是性格和特长,有价值的内容比作是内在。)
总结,有价值的内容是核心,才是平台倡导的东西。不管是创新还是热度,都是用来帮助内容争取曝光转化的工具,这个同样同样重要。
(类目里的爆文多是热度高的内容,说明平台观测并记录的数据中用户对这类内容的完播、收藏、分享等行为较高,所以平台认定这是优质的,才会持续推荐这类内容,从而形成了热度。根结一处:内容为王)
十二、在叙述亲身经历引出产品的时候,如何把握好“申明利益相关”?
A12了解平台推出社区公约的用意,就是将笔记拉回种草属性。从广面上来看,小红书当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业务,占到了小红书整体营收的80%,也就是说在小红书的流量变现没有找到更优选择的当下,广告业务是小红书盈利的主要构成,但是过多的营销内容只会让平台属性发生改变,所以,从前段时间取消企业员工号,到推出社区公约,都是平台用来制衡绝大多数账号去营销、强制按照平台制定的规则去拉回种草属性的一个过程。
“申明利益相关(强制真实分享)”是平台给予平台里营销账号的机会,尽量让产品的介入阶段透明化,让用户了解到博主是得到产品后有过测试然后进行真实分享的。所以这个过程在干货分享这种类型中是必须要有的。
至于如何把握,会找几篇相关的笔记,将相关段落截取分享一下,多去找找类似的感觉吧。
十三、新团队注册使用时间不长的账号
留存率比较低,换绑后也是存在发养号不收录、养号申诉出现违反社区规范的情况,如何解决?
A13首先自查账号数据,养号内容是否有营销嫌疑?或者是被审核关注是否引流号。两三篇的纯内容分享如果继续存在不收录情况,或者养号申诉出现违反社区规定,就有可能是账号问题,弃掉。
上面也提到一点就是新账号在刚注册时,平台默认的生态违规率都是60%,而账号的权重和生态违规率是随着笔记的质量增加或减少的,非账号问题下,内容为王,内容干货没问题的情况下,标题和首图就要多琢磨琢磨,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多浏览小红书的官方账号生态薯里分享的文章。
而且新号养号内容固定且风格过度同一,同样会涉嫌假人发布搬运笔记。体现在完播率不高造成的转化差等方面。所以只有当账号的真实性被打造的足够高、发布的养号内容出现比较多的自然流量、也就是真实用户的互动,这个时候的账号就已经算是培养成功了。
十四、发文笔记内容和竞品品牌差距不大
但是内容创新有一定的局限性,冷门干货容易伪科学,常见干货没吸引力,如何解决?
A14你的笔记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解决了用户痛点、情感价值和收藏价值,先确定内容围绕描写的痛点,根据痛点在其他渠道寻找干货内容。内容输出要流程化,内容去哪里收集,小红书相关问题、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百度、豆瓣等等,搜集比较干货的内容,然后二次加工(必须围绕内容进行加工!而不是简单加上下问的衔接语句),把这些流程做成手册,个人号、企业号、引流号等三种账号搭配使用。
常见干货完全没必须去过多描述,如果实在找不到有价值的干货,就缩减文案,一些内容尽量放在图里去呈现。伪科学体现在完全笃定的语气,可以用个人语气去进行分享,我觉得很好用、我认为是最适合我的肤质的、我用过的同类还没有能抗衡的等等类似说法是可行的。“真实分享,友好互动”,按照平台的规则去进行。
十五、企业号迟迟没能拉开同素人账号的差距,原因在哪?
A15总结了优质企业账号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大家谨记:
1. 企业号作为品牌在小红书发声的窗口,区分于个人账号应有品牌专业性,记忆点。
a. 通过企业号名字、头像、简介,清晰传递品牌方向
b. 主页风格调性统一,例如色调、笔记封面排版等
2. 账号内容规划垂直、有层次,不拘泥于产品介绍,更需有与所在品类相关的额外价值输出。
a. 除了自身产品之外,相关延伸内容介绍,增加品牌在该领域的专业度
b. 通过除了产品,给大家营造分享向上、积极的生活方式也非常收获好感度
3. 企业号紧跟用户喜好及时下热点,更新笔记、上新产品,实现“产品-笔记-用户”闭环。
除了笔记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产品定期出新也很重要哦,不断用新的产品,新的使用和生活场景延伸,不断给用户带来新的信息刺激。
4. 积极维护和回应粉丝的互动,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
a.评论区一定要维护好,尽可能做到每条评论都回复
b.适当的做抽奖和宠粉活动,企业号可以偶尔在评论区有引导用户互动,送产品的行为,但不要频繁。
十六、基于小红书运营的新团队前期的工作步骤有哪些?
A16首先我们化整为零,以一个小组为例(人员配备为五人,含组长),推广产品为1个(如果有2个推广产品,那么最好可以在同一笔记场景下能搭配)。
第一周:平台规则和产品认知学习。除了以上,养号也是本周的任务之一。前期每人5-10部手机,将企业号、素人账号、品合账号等进行分配并有序养号。
第二周:学会寻找对标账号及拆分爆文元素。每天针对例文进行模仿(学习能力强的员工在第一周的后面几天也会锻炼这一方面)。
将模仿的笔记尝试发文,在成功中找到可延续使用的方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哪些问题是需要避免的、哪些内容或形式需要如何去呈现(而不是在他们发文之前就先告诉他们。让员工学会在新媒体和数据面前接受失败,也是前期工作的一部分)。
第三周:开始正式发文。
其实第二周已经有一些文章铺垫了,第三周的发文只是将第二周遇到的所有问题进行整合、修改后的强化罢了,真正意义上的铺量也是从第三周进行的。每人每天4-6篇,不定任务量,如果对发文数据有把握或者某篇文章的确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缩短任务量。五个人一周的发文差不多是140-150篇左右。访客数据也是在第三周开始重点跟进的,根据文章数据和访客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发文类型和思路。
第四周:针对第三周的任务进行强化,查缺补漏。
到了这一周,每天的工作任务已经熟悉,可以让员工尝试自己制定工作计划安排,鼓励员工自己做新类型尝试,然后领导层心里要有一个试错和测试的成本,很多测试和计划完全可以在这一周去进行。前提是前三周的铺量带来的访客数据比较稳定。
十七、新品牌如何搭建小红书矩阵号、执行层面的具体工作安排
A17所谓矩阵,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管理多个自媒体平台,通过不同类目多样化的展示,有利于产生一个更大的流量,从而帮助我们取得一个更大的收益。
将矩阵局限在小红书这一平台去理解的话,就是把不同的账号选择不同的类目进行不同形式的发文创作。我们常用到的账号有注册的素人账号、企业账号、品牌合作报备账号(简称品合账号)等等。
仍然以5人小组为例
第1步:确定账号数量
确定每个人拥有的一个账号数量,比如每个人拥有10个账号。
第2步:确定账号类型
举例–10个账号中包含8个素人号,1个企业号,1个品合账号
第3步:开始操作账号和内容
如果是新账号的话,前期的内容里营销笔记不建议占比太多。前期发文的目的是以打造账号的真实性、提高帐号权重、拉低生态违规率为主,所以除了要选择另用户产生兴趣的主图以外,内容方面也要多往具有情感价值和收藏价值方面靠拢,依靠一个可观的数据来提升笔记权重,利用多篇高权重的笔记来巩固和提升账号的权重(毕竟没有了产品植入,养号内容比营销内容更容易得到一个较高的数据不是吗)。
第一周:
1. 从8个素人号中挑选4个进行养号,每天3-4篇。
2. 每人每天创作2篇营销笔记,创作后先保存,留待使用。
3. 平均每5-6篇养号里有1篇营销笔记,这个阶段的营销笔记中产品植入的段落中不建议显现品牌推广词,容易被标记疑似引流。所以这个阶段要利用评论去引导。
第二周:
1. 对第一周养号的4个素人号进行筛检,通过收录、数据、互动率等多个维度,将最差的一个账号淘汰掉,从剩下的4个账号里进行补充(如果有多个账号表现都不好,都要进行处理,及时调整)
2. 每天仍然创作2篇营销笔记。第二周的时候开始每4-5篇养号笔记可夹带一篇营销笔记,目前这个阶段依旧以主打真实性和拔高账号权重为主,所以不管是养号笔记的收藏价值还是营销笔记中产品的植入段落,都要认真把握。
3. 营销笔记开始有自然数据产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大产品的呈现力度,测试账号的耐受力。
第三周:
品合账号的养号是在第一周的时候就与其他账号同步进行的,在第三周的时候可以根据养号和夹带的营销笔记的数据分析养号的成果。品合账号的养号笔记与营销笔记间隔的数量建议多一些,7-10篇左右。
第三周开始素人账号增加了营销笔记的数量,随着内容的输出和数据的产生,相对应的访客和销售情况也要做好统计,根据访客和销售情况,结合近期高热形式和高频关键词去设计笔记的形式与内容,结合薯条去测试成为爆文的可能性,当转化较高的时候,利用薯条去扩大数据,持续投放。
营销笔记的内容方面要注意产品植入段落与上下文的衔接以及与整篇文章的内容是否有很强的关联性。切勿只冲高热主图和内容形式生硬植入产品,一般的“虚假人设经历、夹带推广产品”一类的违规较常见因为此类问题出现。
十八、最后总结
1.团队不分时间长短和人数多少,平台规则的了解、内容写法的提升以及团队矩阵的打造这三点是需要伴随着团队发展持续坚持加强的重要核心。
2.“真实分享、友好互动”是社区公约的核心。真实性是目前平台90%以上审核环节都注重的。
3.不论新号还是老号,不论是原创的形式还是模仿的形式,内容一定要围绕平台的规则去打造和调整。以上两点是获得令自己满意数据的大前提。
4.注重分享、灵活运用、上下衔接、贵在真实,这四点,算是我对以上问题做出的总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