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收益还行吗?自媒体进入蜕变时代:简单标签化退潮和个性化内容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参与评论、转发与收藏。我是丁不二短视频推广+百度霸屏+软文营销推广,感谢关注!
就是各个自媒体平台为什么我独爱头条,为什么我首发头条的原因。
特别要吐槽一下第一个网yi真的太差了
满级帐号没任何违规,发什么都没推荐
大家觉得这收益怎样?
继续努力[加油]
#自媒体一天的收益#
自媒体进入蜕变时代:简单标签化退潮和个性化内容崛起
标签、物化为特征的自媒体表达行将深化
你是你,我是我,个体从来没有在哪个时代像当下这般强调独立之意义,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都是非常具备能量的行为主体和思维主体,所以当自媒体这样的新生事物以崭新的姿态以及本我展示为依托出现时,人们似乎在预期中尝试看到了不同你我的价值和态度。
在自媒体接连火爆甚至深度影响互联网商业模式这几年,我们似乎摸到了未来媒体形式的基础框架,那就是以个性化和多元化为表达形式的触达互联网商业链条,表达+平台+流量+互联算法+拓展商业特征=个人形象运营,这看上去是一个足以掀翻传统资讯媒介和商业经营的路子。不得不说,它确实适应了一种将变未变的新诠释,那就是挖掘个体内容时代。
以前个体相对于群体是始终被弱化的,即使是在相对狭隘的行为主导场景中社会群体的价值力量也远远超越出个体参考本身,因为在传统的社会框架下人作为相对有限标准实际上是被社会整体规则所框限和完善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认为个体相较于群体存在偏差和受限的弊端。基于这个特征我们过去看到的都是基于群像开发的社会内容和行为标准,为得就是把全面泛化的规则和价值超越于个体之上去形成整体性的开发和雕琢。
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内容开发的效率和能量,二来共性价值下的普世理念往往只要具备穿透性就可以达成认知上的协调。只不过这种注重于共性开发的经济内容,很多时候就会在达到瓶颈之后显露出同质化的疲态,尤其是在成熟理念的指引和市场化竞争的后期。
因为基本上这些经济模式的开发和实践都是在社会群体特征基础上的拓展,而共性其实在规则角度上去看是具备升华提炼特征的,也就是说基于共识凝练是有限的,除非能够在共性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的角度,否则经济模式的基础也是有限的,这就是内卷和同质的由来。
差异化个体的存在极少在社会价值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即使是在文学创作爆发的年代,也因为受限于媒介的缺陷也迟迟无法达到泛化开发的可能,所以“大家”思想才会如此宝贵,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大家也是个体的其中一种,是基于个体表达出的不同才难能可贵。
而自媒体的诞生和爆发打开了一个人们似乎从未经历过的视野,从个体出发在回归个体,个性化的认可相较于群体共识上的开发,显然延展出了更多的多元的可能路径,这才是自媒体模式为什么能够在短短数年时间内成为影响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自媒体从新生爆发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似乎又有了新的质疑出现,那就是市场竞争环境的压力正在推动看似有效的循环逻辑发生颠覆,也就是说自媒体在资本的浸染下也出现了原始开发模式上的倦态和同质,那么新的自媒体趋势必然又在何方?
自媒体进入蜕变时代:简单标签化退潮和个性化内容崛起
一、自媒体到底在玩什么?
自媒体自诞生发展到当下始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经济产物,它的火热似乎昭示着在瞬达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将出现崭新的内容表达形式:人们更渴望表现做为个体的特征和内容。
这意味着个性化经济时代的真正降临,人们不再遵循传统意识上的群体共性,转而面向个体作为价值的思考、反馈以及表达,这种趋势转化在市场经济中将表现为更加细腻的述求和更为精准的展现,对于市场下的产品内容和框架要求更高。
自媒体的诞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表达述求,在不同的平台上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表达生活态度,这种泛内容确实具备了核心风口的吸引力,尤其在面对喜爱标新立异的年轻人眼中。
表达自我,在传统经济形态中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忽视和抑制的,因为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多追求协调和合作,群体共识似乎经济中更能发挥价值,因此个体往往被简单定义为经济要素中相对模糊化的市场角色。
现在当深度经济的挖掘进行到了更高的市场层次,人们突然发现其实产品力的方向或许更应该遵从体验、观感以及针对性,而这些显然是个“千人千面”的答案。
自媒体在瞬达互联网时代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跨时代的发明,它背后正是带着这种产品力的思考,迈出了市场崭新的风口步伐。
自媒体进入蜕变时代:简单标签化退潮和个性化内容崛起
二、标签化背后的商业循环:自媒体原始成长红利
起初的自媒体以平台尝试为窗口,在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作为单纯化个体价值的展现和输出为方式,人们在大数据算法的加持下将自己差异化的生活方式去给予表达,于是各种各样新颖的内容不断得被人们所接受,这些东西就像是人们在共识下被抑制很久的爆发,给平台成长带来了非常巨大的聚焦和关注。
在当下这个时代,聚焦和关注就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市场能量,于是第一层次的自媒体红利出现,那就是在鼓励创作者影响力成形,在这个阶段红利的受益者属于个体参与者,人们借助平台的原始能量不断在参与过程中得到认可、分化以及鼓励,创作内容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增长。人们第一次发现作为个体本身的影响力也可以形成经济效应,并在市场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平台本身的商业布局才是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伴随着创作者大量参与和急剧提升的内容积累,平台本身借助资本投入和模式探索带来的扩张不容小觑,虽然那几年也诞生了不少的自媒体平台,但是最终形成广泛认可的也就屈指可数的几家。他们以技术和资本的加持提供给创作者足够自由的表达空间,间接提升了平台的市场认可度。
于是当内容创作的产品力和影响力趋于平稳之后,自媒体第二波的扩张红利期到来,那就是平台作为承载创作主体的互联网表达。算法技术和生态的完善是自媒体第二波的红利期,当市场中平台影响力超越个体创作者主导整个自媒体生态,这不仅意味着个体表达的宽松环境走向了终结,也意味着平台经济开始约束自媒体的野蛮成长,必然寻求更多的资本元素和商业价值代入。
自媒体平台红利的结构性表达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引入商业链条,将原始的投入模式转化面向市场链接。于是我们看到了当创作者参与达到瓶颈之后,平台开始借助商业串联广泛打开市场思路,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传统商业模式:创作者——平台——商业运营——市场创收。而这种模式就不再属于创作者的红利时代,平台成为了影响力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它承上启下的必要性,所以自媒体第二期探索红利属于平台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化。
当平台主导收益模式,当资本试图收割,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意味着整个新生事物的野蛮成长阶段走向了终结,此刻自媒体在红利逻辑下完成了自下而上的循环流通,于是前期创作者和平台的各自价值都完成了简单的使命,那么自媒体现在的困惑也就成了必然。
自媒体进入蜕变时代:简单标签化退潮和个性化内容崛起
三、当资本挟持了内容革新和个性多元
我们知道新生事物的商业化是市场形态探索下的循环节奏,因为只有商业化才符合各方不断走向各自角色又不至于因为利益导致阻碍产品优化和完善,这在传统经济内容上属于基本原理。
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在自媒体这种追逐个性化产品力的结构上去实践传统商业生态,那么是否意味着在激烈的红利期之后,同质和内卷又将伴随着市场影响力挤占创新思考?这是当下自媒体运营关于主导话语权所呈现出的最大矛盾——个体属于未来,当下却属于资本,谁决定自媒体经营的未来?换句话说,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资本形态下的传统架构,而是个体价值所代表的内容生态,但现在显然在市场洗礼下创作者的思考被僵直的传统加压,以致于内容创作这个核心表达退居影响力末端。
资本和平台的“加戏”让自媒体陷入底层逻辑的困惑,在它们的“规范”下,现在的自媒体的呈现价值由原本的差异化走向了趋同,热度成为了影响创作者的主要导向。当所有的创作者受到资本引流,也就意味着裹挟了内容革新和个性多元的初衷。
当原始架构的商业红利被资本影响层次,那就意味着在竞争模式下尽管可以将循环走下去,但展现的内容差异化就被带离了自媒体的价值中心。现在是资本引导下的自媒体玩法,核心是为平台服务,失去了个性化表达的自媒体还能被叫自媒体吗?
现在短视频上所展现的到处都是被模仿和范化的内容,谁都在做同样形式的东西,甚至连内容都一样,不过是换了一个经营主体而已,最终沦为了商业带货的庸俗化必然。
自媒体进入蜕变时代:简单标签化退潮和个性化内容崛起
四、自媒体庸俗化和同质化:谁在过度物化市场内容?
商业带货并不是自媒体探索的原罪,原罪在于资本过于功利的思考挤占了本该处于经营主导的个体价值,利用资本影响力引导创作思考走向同质化和内卷化,这就是当下自媒体陷入庸俗化的重要原因。
那么庸俗化、同质化以及内卷环境是非常糟糕的局面,意味着自媒体在原始生发的循环框架下走向了“简单收割”,谁都想分一杯羹,必然意味着谁都分不到,因为过于短视和近利带来的斑驳彻底摧毁了自媒体最初的理念和指引。
资本将个体和平台的合作变成了物化标签的铺排,个体创作者最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它是可塑性极高的多元、差异化发散节点,现在这种价值被彻底否定,在资本聚焦中存活下来的都是依附于商业价值的运营标签,就像是过去一样的流水线产品。
物化是一个很可怕的资本弊端,所有事物在资本的眼中都变成了可定义的产品,这意味着只要资本需要,它就可以凭借话语权影响产品节奏、内容以及宽泛意义上市场接受的一切。资本给自媒体的创作者打上了标签,在这些标签的算法指引下导向商业价值统筹并最终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
这种趋势其实对自媒体的创新积累是非常大的误导,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在挤压发散性创作,同质竞争的后果就是市场停止更多可能,现在自媒体不正是这样吗?
自媒体进入蜕变时代:简单标签化退潮和个性化内容崛起
五、红海僵局之后崛起的新自媒体思考
现在自媒体的现状正在遭遇市场反噬,在原始的红利被资本收割完成后,自媒体这种被物化的市场产物将走向何方?这似乎这个行业最核心的价值质问!
作为一位如今仍活跃在自媒体行业的创作者,我对这个行业的思考可能不仅限于“我本身”,放开视野去看我仍坚定地认为,自媒体仍属于未来。只不过当下经过资本浸染和行业规范之后,我们需要寻找在红海时代的自媒体新价值作为。
自媒体的话语权应该属于优质且差异化的个体表达内容,所以应该让行业核心回归创作者本身。无论是规则也好,架构也罢,我们需要明白自媒体的“自”在媒体之前,失去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作逻辑,我们也就失去了自媒体真正探索的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自媒体依然可以像过去原始那样良莠不齐,它毕竟作为经济产物需要规范,个体创作的方式和内容必须要遵循合规合法,在此基础上展现优秀的价值才是自媒体创新积累和优质沉淀的进步空间。
对于平台而言商业价值可塑性肯定是市场优先原则,这一点倒无可厚非。只是在资本引入和商业参与之后,如果过分利用和挤占市场话语权,那就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生存基础,最终一定会面临最真实的市场淘汰。
当下的自媒体除了原始成长的自我困惑外,市场环境是影响自媒体行业面向未来的关键。如果我们只期待自媒体是一个赚钱的资本工具,那也就意味着当下这种模式就是“全剧终”。如果不是,我们期待自媒体能够成为深刻影响下一次代的新媒体迭代土壤,期待自媒体成为个体和时代相互辉映的优秀创作探索和尝试,期待自媒体能够为中国经济结构下带来的未来革新途径,那么我们就需要极其认真和深刻的应对这次“价值大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