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不二软文写作的痛点?文案的写作步骤
丁不二软文写作的痛点?文案的写作步骤写作的痛苦是什么?归纳起来就四点:
看起来,解决写作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上述四个痛苦的问题。
而这四个问题,恰恰对应着学习写作中的四个环节,分别是素材、叙事方法、语言和逻辑以及写作套路。
在这四个方面用功,也许能找到缓解写作痛苦的办法。
一、素材从哪里来
毫无疑问,素材从积累中来。我们都很熟悉一句话,叫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也是一样,再好的作者如果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
著名作家李敖年轻时就著作等身,秘密就是他善于积累资料。他有一屋子的书,每一本书他都会标记重点,如果需要引用,他随手就可以拿来。
而且读书也帮他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写作中遇到各学科领域的问题,他都不会陌生
普通人也是一样,想学习写作,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
过去我们说某个人的“文笔好”,可能更多看中他的修辞能力,而现在我们更喜欢用“走心”评价一篇好文章。
如何能走心?靠的就是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扎实的素材积累,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言之有物。
学写作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有一句话叫“读写不分家”,多读书、注意日常的积累可以帮助写作者积累写作素材。
一旦肚里有货,就不太会出现“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了。
积累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掌握方法,持续用力,慢慢就能有效果。
二、如何把事情讲清楚
写作是为了传达思想,把事情讲清楚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不管是故事也好,说明文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都是希望通过文字表达清楚意思。
如何把事情讲清楚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个写作的技巧,叫作叙述方法。
叙述方法包括三种,分别是故事叙述法、逻辑叙述法和发散叙述法。
故事叙述法是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清楚一件事;逻辑叙述法是用先总结再分别展开的顺序描述一件事;
发散叙述法是找到一个入口,脑洞大开联想到后面的结果或者跟事件有关的所有内容。
叙述方法是支撑文章的脉络,也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学会叙述方法,就基本不会出现“开了头但写不下去”的困境。
三、语言和逻辑
我们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最直观的感受叫作:语言是否优美、逻辑是否清晰,这也是我们评价一篇文章的基本标准。
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理顺逻辑,这是每个写作者最直观的问题。语言的锤炼跟一个人的知识面、日常词汇积累、逻辑思维、表述习惯等都有关系。
中国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读书和经常的写作练习可以锻炼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同样的写作素材,理顺语言和逻辑之后,基本就不会发生“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多写多练,多积累素材
四、写作套路
这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做数学题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道复杂的题目,如果能套用公式或者模板,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写作也是一样,写作也有模板,按照写作模板,普通人也可以写出叙述完整、逻辑通顺的文章。
模板是写作套路的一种,一般公文写作就经常会套用模板。
除此之外,哲理散文、时评、人物传记、隐形广告等都有各自的写作套路,甚至在小说创作中,也有总结出的情节模式可以套用。
写作套路是写作过程中的指路明灯。首先,它不断提示思路,让写作者有话可说,理顺自己的表达;
其次,被反复验证过的写作套路会优化文章结构,为文章增色;最后,写作套路能帮助写作者找到写作的感觉,增强自信。
所以,正确理解套路并适时用好套路,可以避免“表达不出来”这种情况。
以上是从四个方面下功夫克服对写作的恐惧。
其实还有一种痛苦,也是大家经常遇见的,叫作“对恐惧的恐惧”。
这种痛苦跟写作方法无关,更多的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自己写不出来,总觉得对写作有种莫名的担心,总是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不知道有什么好写的
其实任何一种创造性的工作都会遇到上述问题
画家也会有不知道画什么的时候,作曲家也会写了一半写不下去了,编剧会握着一堆资料没有头绪,导演也会觉得作品没有完全诠释自己的设想……
写作,跟上面的工作一样,都是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比过去好一点,比刚才好一点。
所以,不用想着一定要尽善尽美。我记得有个老师曾经说过,没有哪个作家想好了每一句话才下笔。
写作就是说话,而且是一边说着上一句,一边组织着下一句。
写下第一行,就有第二行,写下第一段,就有第二段,当心里没有怕,写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通过著名的蔡伽尼克效应也能说明先开始下笔的好处。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小说家,叫毛姆
有一个记者问毛姆,说毛姆先生,您应该很喜欢写作。毛姆说我喜欢写完,我喜欢的是写完这件事,而不是写作这件事
这个现象叫作“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就是当你发现了一个未完成的东西,你心里很不舒服,你就想把它继续下来,就这样持继完成。
记者问为什么呢?你总是能够按时完成很多作品中,为什么会这么厉害
他就告诉记者,我每次写第一章的暑假,写到快结尾的部分,剩一点没结尾的地方,我就不写了,我剩下一点,我去休息。
就这样心里会一直惦记文章。
这个例子说明,当你只要有了开始,只要你下笔开始写了,不管多少,只要没写完,你的思绪会一直关注在这篇文章上
只要一件事,你没完成,这件事就经常会在你大脑里浮现,哪怕你在吃饭,哪怕你在洗澡。往往灵感就是在做其它事的时候来的
我们的大脑机构非常强大,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事情,虽然你不在意,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运转
我们大脑有很多神经元,如果一个神经元网络活跃起来,它的发生必定会抵制另一个神经元的网络作为代价。
就是我们的大脑分配 的能量是有限的,它只能够让一部分神经元活跃起来。当你有写作压力的时候,往往又会抑制其它神经元的活动,
当你放松的时候,大脑放空不去思考问题时,其它神经元就有了活动空间,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经常在无意间来了灵感
丁不二软文写作的痛点?文案的写作步骤,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