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记叙写法有哪些(可以这样来写效果好)
夹叙夹议
记叙中写出作者对人物、事物、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感染力。一般地说,不论谁写文章,不论写什么题材,作者的褒贬爱憎都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自然的流露,我们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构思文章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精心设计,有意安排,从而把文章写得更带感情,更感动人。
48.叙中有议。记叙某事至某处,写出作者的感想和认识。例如《风景谈》,作者在描写了猩猩峡外的沙漠之后写道: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作者在描写了黄土高原的风光,记叙了陕北解放区军民的生活片断之后写道: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在后文的每一段记叙中都有作者的感想或议论。这些都能使读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提高了认识,了解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而受到巨大的鼓舞。如果把这些议论的文字去掉,单凭作者蕴含在宇里行间的情感和观点,读者受到的感染和教益就差得多了。
49.叙中抒情。作者在记叙中随时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使读者直接受到感染,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感情。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不但记叙了母亲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也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未见先闻
在人物露面之前,先叫读者听到他的声音、了解他的事迹、见到他的物品,从而产生一种急于想见到他的愿望。
50.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物露面之前,先使读者听到他的声音(说话、笑声、哭声、歌声、咳嗽以及其他声音),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林黛玉进贾府》写凤姐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样写,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入物形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1.未见其人先知其事。
在见到某人之前,先使读者了解一下他的部分事迹,因而产生一种敬慕之情,急于想见到他本人,一瞻他的风采。例如《猎户》写董昆,就是用的这种写法:可是又不巧,踏上红石崖,不但“百中”老人没有来,就连董昆也到县城领火药去了。场长怕我们失望,立刻带我们到山上山下参观,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貉子、獾、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据统计,去年一年他们打猎小组打了四百三十六张大皮子哩。加上兔子和野鸡,足够一千只冒头。场长还特别拿出一枝中式钢枪给大家观赏。那是董昆打死了金钱豹以后,劳动英雄大会发给他的奖品。枪号是532。
52.未见其人先睹其物。人物露面之前,先叫人看到他的劳动成果,生活用品,先产生一种敬意或好感。例如《驿路梨花》写边寨小姑娘为过往行人做的好事: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那未曾见面的人,心是多么善良,热情,她为过路人想得是多么周到。我们]怎么不想急于见到她呢?
抑扬法
这是一种诚心向相反方面写而达到正面效果的方法。要褒扬先贬斥,要贬斥先褒扬。使读者先产生一个错误认识然后再扭转过来,使读者自惭或惊讶,因而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53.欲扬先抑。作者欲肯定、褒扬某事物,而先对该事物进行否定和贬斥,而后,再用事实否定了以前的否定和贬斥。这种肯定和褒扬,是经过了对以前的否定和贬斥的否定而建立起来的,所以读者会更加深信不疑。例如《荔枝蜜》一文,作者先写对蜜蜂的反感: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后来,作者品尝了荔枝蜜,又受到生活的启示,开始扭转了自已的看法: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如果没有前面的贬斥,后面的褒扬也不会达到如此感人的效果。
54.欲抑先扬。要对某事物进行否定和贬斥,先对它进行肯定和褒扬,然后,用事实否定了前边的肯定和褒扬。读者更加信服对该事物的否定和贬斥。例如《汉堡港的变奏》写德国工头吉亚特,就是用的欲抑先扬法:一号工头吉亚特是个有几十年工龄的行家,两撇小胡子,矮小而精明,极有本事,就是看不起中国人。汉川号的大副根本指挥不动他。
在装第三舱时,吉亚特自作主张将其中两个大件不按配载图装,贝汉廷接到报告后匆匆赶到现场与他理论,工头满不在乎地拍着胸脯说:“我有把握!”
贝汉廷再三劝阻他:“这样你会被动的。”
吉亚特翘着小胡子说:“我从来没有被动过。”
“如果最后装不下,由你重装,误工误期一切损失由你负责。”
“那是自然。”吉亚特说。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吉亚特满头大汗地来找贝汉廷:果然一个十六米的大件放不下去了,硬放下去则关不上舱盖,而不关舱是不能启航的,何况舱盖上早已计划好了配载别的货物呢。贝汉廷早已有话在先,这一下,骄傲的工头可卡了壳啦。
如果没有前文的“扬”一一几十年工龄的行家、矮小而精明、拍着胸脯说“我有把握”,后文的“抑”——骄傲的工头卡了壳。就显得没有力量了。
55.抑扬对举。把抑和场配合起来使用,抑甲同时扬乙,抑乙同时扬甲,使二者各尽其妙。例如《促织》写斗蟋蟀的场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
这段描写对少年一方ー扬,同时对成名一方一抑;对少年一方二扬,同时对成名一方二抑;对少年一方三扬,同时对成名一方三抑。然后对少年一方大抑,对成名一方大扬。少年由大笑到大骇;成名由惭作到大喜。抑扬对举,相得益彰。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人、事和道理放在一起来写,显得泾渭分明、优劣悬殊。
56.前后对比。写出某人某事前后的不同,写出某人对某事前后态度的不同,使读者通过对此悟出某种道理,觉出明显的变化,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先写菲利普夫妇盼望着他弟弟于勒发财回来: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后来,他们发船上那个卖牡蛎的穷老头就是于勒时马上又换了另外一副面孔: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这种对同一个人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此,把菲利普夫妇的浅薄虚伪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同时,也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57.新旧对比。在描写新时代新事物的时候,回忆一下旧时代旧事物,使读者在新旧对比中对新时代新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海市》一文,作者写人间海市:现在不妨让我们走进海市的人家里去看看。老宋是个结实精干的壮年人,眉毛漆黑,眼睛好像瞌睡无神,人却是像当地人说的:机灵得像海马一样。半辈子在山风海浪里滚,斗船主,闹革命,现时是一个生产大队的总支书记。他领我去串了几家门子,家家都是石墙瓦房,十分整洁。屋里那个摆设,更考究:炕上铺的是又软又厚的褥子毯子;地上立的是金漆桌子、大衣柜;迎面墙上挂着穿衣镜;桌子上摆着座钟、盖碗、大花瓶一类陈设。起初我还以为是谁家新婚的洞房,其实家家如此,毫不足奇。
接着回忆了过去:我不禁赞叹着说:“你们的生活真像神仙啊,富足得很。”
老宋含着笑,也不回答,指着远处一带山坡问:“你看那是什么?”
那是一片坟墓,高高低低,坟头上长满蒿草。
老宋说:“那不是真坟,是假坟。坟里埋的是一堆衣服,一块砖,砖上刻着死人的名字。死人呢,早埋到汪洋大海里去了。渔民常说:情愿南山当驴,不愿下海捕鱼——你想这捕鱼的人,一年到头漂在海上,说声变天,大风大浪,有一百个命也得送进去。顶可怕的是龙卷风,打着旋儿转,能把人都卷上天去。一刮大风,妇女孩子都上了山头,烧香磕头,各人都望着自己亲人的船,哭啊叫的,凄惨极啦——别说还有船主那把杀人不见血的刀逼在你的后脖颈子上。”
有了这段回忆,读者才会在对比中,对新的时代更加热爱,对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58.优劣对比。写优良的事物时,同时写出低劣的事物,使读者在比较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例如《统筹方法》: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来。
这样写,读者通过对比,认识深刻,印象鲜明。
59.正反对比。把正面的和反面的,正确的和错误的东西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比单写正面的、正确的说服力强。例如《五人墓碑记》,把五人死于大义和苟且活命作了对此,使读者更加明了五人之死是有意义的: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jué)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yáng)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ù)于朝廷,赠谥(shì)褒(bāo)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dī)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yǒu)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è)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