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之队近来的表现不怎么好,在FIBA体系下,他们似乎一时难以适应。与之相比,本赛季NBA的比赛也不让人满意,季后赛伤病过多,裁判的哨子飘忽不定,NBA的口碑和实力似乎都在下滑。那么,NBA又是怎么变成今天的样子呢?

1、无底线商业模式

其实自从肖华上任后,NBA就在资本至上的道路上疾驰。或许有人会问,大卫-斯特恩不也是商业模式的开创者吗?两人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大卫-斯特恩虽然把NBA打造成了商业联赛,但是有他的底线,或者说叫做篮球至上的底线。他不允许资本绑架NBA,也不允许球员绑架老板,他治下的NBA是标准的球队联盟,球队老板的利益最大,他则是老板们的最佳代言人。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联盟控制力强,他们对比赛的走势、球员的流动都有一定控制,这样赞助商的话语权也被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NBA依然是篮球产品。但是肖华上任后,他的理念和斯特恩不同,在他眼中NBA不是篮球产品,而是的商业产品,篮球比赛属性变得没那么重要,只要有资本愿意进来,NBA可以随时为了金钱做出改变,这就是无底线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初期显而易见,因为没有了底线,大量资本涌入NBA,当年大卫-斯特恩多次拒绝的博彩、球衣商标都迅速分割NBA这个大蛋糕。与此同时,球员和赞助商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联盟和老板们不再拥有控制权,球员可以以任何理由随时休战,赞助商可以主导评奖机制,这背后当然是资本的力量。

2、小球时代的规则和尺度

因为肖华的无底线商业模式大行其道,NBA一切向钱看齐,所以自身的比赛风格也要跟着资本走,这就导致了小球时代的到来。也许有球迷说,小球时代不是库里开创的吗?其实这个评价并不完整。在库里之前,魔术师的湖人,纳什的太阳,甚至三巨头时代的热火,打得都是小球风格,但是他们并没有让NBA进入小球时代,库里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其实强大如库里,也离不开时代的推波助澜。回想2023年勇士夺冠,当时的NBA并没有像现在这么极端,大个子还是有生存空间的,三分球也没有占到如今这么夸张的比例。但因为库里的出现,让联盟看到了新的商机。要知道,从商业角度考虑,小个子球员从来都比大个子球员吃香。

因为大个子球员会带来天然的距离感,几乎没有球迷会去模仿那些巨人的打球方式,而小个子球员那些华丽的技术动作,更符合球场偶像派的代表。所以,尽管NBA历史上中锋位置的球星最多,但是影响力都比不过小个子,或者是小个子打法的球员,例如詹姆斯、杜兰特,虽然是前锋身材,但詹姆斯是控卫打法,杜兰特是分卫打法。

因此,NBA联盟借着库里这个历史最强三分射手出现的契机,开始在规则和判罚尺度上推波助澜,对进攻球员的保护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不仅投篮时不能碰,就连无球跑动时都不能有大动作,这样的规则和判罚下,小个子球员可谓如鱼得水,越来越多的三分球机会摆在眼前,而这种机会在练习下,是可以转化为NBA比赛胜利的。

于是近几年,NBA对外线的投射达到了癫狂的状态,大个子们开始放弃了篮下进攻,原来练习力量和背身的时间,现在都拥有练习三分远射。最典型的就是雄鹿中锋洛佩斯,如果你是一名新球迷,绝对不会想到如今这个三分炮台,曾经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低位进攻手,但是在这种时代,他硬生生丢到了以前的全部打法,就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以三分射手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3、金钱时代的诱惑和弊端

NBA就在这样的模式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金钱时代,在这个时代,转播费用暴涨、赞助金额激增,球员们的工资也是一年一个台阶,曾经的顶薪如今成了中产合同。只要你有一手三分球,年纪不算太大,体能跑动都达到平均水准,那就是千万年薪起步,如果再有点防守,或者支配球能力,那就是两千万年薪级别。这种巨大的金钱诱惑让越来越多年轻球员愿意去练习三分,如今距离勇士第一次夺冠才5年左右,NBA能把握空位或者半空位三分机会的球员已经遍地开花,一场比赛球队投进十几个三分,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如今的NBA比赛,已经没有曾经的激烈身体对抗,大家都是拼命地打挡拆,绕掩护,不停地去跑动拉扯,然后去比拼三分投射。所以这个时代,球员们上半身的伤病越来越少,反而是膝盖和脚踝,成为伤病重灾区。另外,比赛的偶然性也似乎变大,如果一个角色球员在某一个夜晚投出准星,完全可能帮助球队拿下比赛。

这样的风格变化到底好不好?如果以肖华的商业视角看,当然好,越来越多的小个子球员和小个子打法,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但是从竞技角度,美国篮球似乎在失去优势。曾经在1992年,美国梦一队出战巴塞罗那奥运会,强大的实力震撼了世界,大家甚至带着膜拜的心态和梦之队比赛,那些大腕儿们飞天遁地、出神入化的表演,让世界篮坛看到了NBA的强大之处,当时世界篮坛的共同认知就是,想追上美国篮球,要至少50年。

但是没想到,仅过了10年,梦之队就失去了统治力。当然在2002-2006年期间,美国队失败一是因为并非最强阵容,二是因为世界篮球大幅进步,他们对美国梦之队那种恐惧已然不在,敢于和NBA的大腕们真刀真枪的干一场。直到2008年,美国终于派出了最强阵容,重新夺回了篮球霸主地位,只不过那时候,已经没有梦一队那么大的优势。

时间又过了十几年,如今的NBA在肖华的带领下,优势进一步被蚕食。对比曾经的梦一队和梦八队,其实能清晰地看出现在和以前的不同,奥尼尔、尤因、巴克利、马龙、罗宾逊这些大个的身材上的优势明显,加上黑人运动员的爆发力,他们在面对白人内线时,占据很大的主动,而像乔丹、科比、韦德这些后卫,也都经过身体缠斗、无球拉扯这些高强度对抗的洗礼,打国际比赛毫无不适感。

但是现在的球员就不行了,因为时代的需要,高个子大吨位内线基本绝迹。阿德巴约、德拉蒙德-格林、乐福这些内线在NBA的体系下,能发挥出策应和传球的优势,但是在国际赛场中,半场空间更小,对抗更激烈,而且对位的大个子比比皆是,他们的比赛处境就显得非常尴尬,即无法在内线得分,又不能保护篮筐,更无法施展策应能力,成为了美国队的一大弱点,一旦面对戈贝尔这种FIBA大杀器,内线将全面失手。其实,如果现在的美国队要是有梦一时期的内线配置,哪怕就来一个尤因或者罗宾逊,哪里轮的上戈贝尔造次。

另外,外线的球员在NBA规则的保护下,也不太适应国际比赛的尺度,特别是无球跑动时的拉扯,在FIBA这里不会轻易吹罚,也就是说,想在国际比赛完成投篮,必须先走一遍对抗的流程。所以在近期的比赛中,我们看到即便是杜兰特这个级别,都在进攻端有点挣扎,要知道几年前他可是FIBA赛场无解的核武器,可以NBA的环境对这些球员的影响有多大。

4、奥运会前景和NBA前景

虽然统治力不再,但是必须要客观承认,第一,即便是现在的阵容,梦之队还是奥运会金牌的最大热门,因为这些运动员有身体素质做基础,可以针对FIBA的规则和尺度做出相应调整,例如打阿根廷的热身赛,他们的硬度和强度有明显提升。第二,美国队并不是最强阵容出战,库里、哈登、詹姆斯、戴维斯等等一批球星因为伤病和疲劳,都没有参赛,如果全主力都来,梦之队还是有不小的优势。

其实,奥运会无论对于NBA球员还是NBA球迷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比赛,NBA联赛才是最核心的赛事,也更具有话题性。而对于目前的NBA比赛,无论是中国球迷还是美国球迷,都已经感受了混乱的迹象。正如前面提到的,过快的比赛节奏带来了更多的比赛回合,宽松的比赛尺度带来了更多的无球跑动,所以腿部、脚部伤病成为了NBA球员共同的敌人,大面积的伤病潮严重影响了比赛的质量,而且这些伤病也会影响球员以后的生涯,如果一直延续这种节奏,NBA的球星们能支撑几年,很值得联盟思考。如果未来球星不断伤停,或者随时轮休,势必造成NBA比赛质量的下降。

其次就是联盟话语权问题,赞助商的疯狂涌入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控制,这一点,球迷们也能明显感觉得到。NBA比赛的制衡越来越多,特别是系列赛出现2-0时,领先一方势必面临更大的挑战,而落后一方则会或多或少受到联盟的支持。其实这种控场吹罚在大卫-斯特恩时期就有,但就像对待资本的态度一样,斯特恩手下的裁判有一个红线,有些比赛差距过大,就不会强行干预,有些球员水平不行,也不会强行扶持。但是肖华不同,他是一个把联盟和自己都卖给资本的商人,赞助商和转播商的要求必须无条件满足,所以当条件不足但联盟强行干预时,裁判的哨子就越来越露骨,球员的打法就越来越畸形,NBA的比赛也就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