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政策,规划一下。尽可能在高基数地区多缴长缴,不能多缴尽可能长缴,设法在高基数地区退休(最后一个缴纳十年的地方)。

绝大多数省级统筹地区都直接或间接地公布了2023年养老金的计发基数,还是几个省级统筹地区还未公布2023年养老金的计发基数,继续呈现出提升的运行态势,就是最低的省级统筹地区黑龙江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接近6000元了,最高的省级统筹地区上海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超过了11000元,不少省级统筹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达到了七八千元。

首先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可不是发给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是计算当年办理退休手续人员养老金的一个重要数据,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要用到这个重要数据。

由于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退休时间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养老金计发基数落实到每一位退休人员身上那是大不相同的,有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可能是10000元,,有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可能是3500元,其中的差距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因而,绝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距离所在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那是非常远的,比如说2023年北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1082元,而北京老张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只有7757元,再乘以15%,基础养老金就仅有1164元了,就是再加上三四百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也就是一千四五百元。

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在有的省市就是全口径平均工资、在有的省市就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有的省市还是全口径平均工资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综合体,所以退休人员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远远低于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是十分正常的。

现在,从统计数据来看,月平均工资过万元已成为许多城市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实际上每月拿着三四千元工资的劳动者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由月平均工资轻松过万元,就引申出来了另外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的数据,那就是由月平均工资综合生成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这样一来,养老金计发基数也就高高在上了,这也正是令许多企业退休人员甚为困惑的地方。

参保人员在缴费阶段看的主要是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这其中最为困扰参保人员的就是缴费指数,因为自己没有最终拍板权,高低都由单位领导来定,而单位领导选择的又基本上是0.4或0.6的最低缴费指数。

参保人员在中途要是出现失业的情况,不是自己继续以最低标准缴费,就是实在承担不起了而不得不停止缴费了。这一停止缴费,有可能是两三年,也有可能就是十年八年,甚至还有更长时间的。

你想呀,一个参保人员在缴费阶段,能有几个三年五载或十年八年呀,到了退休年龄的时候一算账,基本养老金每月能有两三千元就算不错了,甚至连2000元都达不到,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每年的六七月份,各个省市都要公布当年的职工社保缴费基数,最低缴费基数都在三四千元以上,但是在你退休的时候,拿到的基本养老金连这个三四千元的最低缴费基数都达不到或远远达不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自己全额缴纳职工社保费的灵活就业人员更是如此,基本养老金未必能达到每月两三千元,而你所在统筹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却是高达七八千元,这其中的反差太大了。

尽管这其中的反差如此之大,但你又不得不接受,因为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巨大的差距,与自己所在统筹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差距则是越来越大。你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远远低于所在省市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只能说明你的选择有问题,或者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