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展·上海站”将于10月28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罗昕(03:10)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凡有华人之处,就有金庸小说。

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由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办,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协办,上海图书馆、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建投书店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金庸展·上海站”将于10月28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免费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参照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的布置,设置了“大侠足迹”“金庸的武侠世界”“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百年一金庸”四大主题展区,以呈现金庸的早期事业、小说创作历程、其作品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等。展览规模空前,不仅展期长(10月28日至12月11日),展览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品多达约300件(其中大约80%首次登陆内地),还有“古墓”“绿竹巷”“藏经阁”“珍珑棋局”等经典小说场景的复现,打造“沉浸式看展”。

“金庸展·上海站”展品多达约300件,其中大约80%首次登陆内地。全文现场摄影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金庸先生和上海,和华东地区的联系非常密切。他生于浙江海宁,之后先任职于上海的《大公报》,再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可以说,上海是他报人事业的起源地。所以我们在上海举办金庸展非常有意义。”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署理主任劳逸民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透露,报名于几天前开始,立即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响应,特别是周末时间段的门票预约已经所剩无几。

10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先行探展,正式揭秘此次展览的几大亮点。

私人物品

此次展览从金庸的成长足迹开始。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浙江海宁查氏是江南的望族,在明清两朝科举盛行时已经人才辈出,宗祠内更挂上康熙皇帝御书的牌匾。在这次展览中,上海图书馆也特别提供了两件珍贵馆藏,一件是金庸的族谱《海宁查氏族谱》,一件是金庸祖父查文清于清光绪丙戌(1886)年考中进士的《会试硃卷》。

金庸的族谱《海宁查氏族谱》,与金庸祖父查文清于清光绪丙戌(1886)年考中进士的《会试硃卷》

金庸八岁左右已经读毕《荒江女侠》等武侠小说,长大后又爱看《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及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作品。展览也呈现了金庸看过的书籍,比如《周易研究》《真气运行法》《小说理论》《艺术与幻觉》《婚姻和道德》《佛教起源研究》等,在一本英文版《佛教思想的途径》中,金庸还特别做了红色直线标注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