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元宇宙场景落地的步伐加快,品牌和商家需要思考相应问题,即在虚拟世界中,品牌要如何打好营销玩法,以提升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在未来的元宇宙场景中,品牌的营销手段又是否能在技术的支撑上有所创新?本文作者便总结了元宇宙虚拟世界的品牌营销法则,不如来看一下。

从2023年初元宇宙爆红以来,每天都会新增一个“元宇宙”,每五天会新增一个相关企业进场,每十天会新增一个品牌入局。

如刘慈欣曾写下的一段话:“人类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条对内,通往虚拟现实 ”。

暂且不谈元宇宙是否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但是从现状看,它多多少少催生了新的生产力。

尤其对于品牌来说,元宇宙的出现为品牌的塑造、投入、经营、销售、增值、维护等各个环节,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创新节点。

那么“元宇宙”里的营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虚拟世界里品牌到底怎么玩营销?消费者能获得什么样的体验?

甲方财经将从技术力、实践力、方法力、想象力,四个维度,通过剖析一些经典案例,从中一一带来解答。

一、技术比想象中成熟的快

元宇宙无外乎有六种技术来支撑:

  1. 网络及运算技术;

  2. 人工智能技术;

  3. 区块链技术:即NFT去中心化;

  4. 物联网技术;

  5. 空间交互技术:即大家熟悉的AR、VR;

  6. 电子游戏技术:通常需要用到3D建模、渲染等。

这也就是说,元宇宙的发展进度绝对不会一蹴而就,它由物理世界做基建,要历经需求分层、行业分工等环节,像积木一样逐层搭建起来。

换句话来讲,也就是元宇宙的发展速度,由构成元宇宙的各项技术的发展速度决定,只有5G网络、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基建”大规模应用足够完善,几近原宇宙形态才会呈现。

门槛的确很高,至少10年起步的周期很长,但其实从现实情况看,技术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中成熟的要快。

两个层面。

技术层面,显然元宇宙技术成熟度的拐点已经到来。一个拐点,元宇宙所需的5G、XR、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渲染、云端虚拟化等多种技术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另一拐点,加密相关技术发展提速,区块链+NFT有望构建起去中心化经济系统的雏形。

资本层面,不得不承认,过去20年的发展已经让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见顶,资本巨头为了争夺新流量入口和用户时长伺机而动,亟需创新内容和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元宇宙恰好处于新技术、新内容、新消费的红利窗口。

而疫情的影响,让元宇宙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从内容文艺领域向游戏、社交网络、新消费等领域转移。

因此,元宇宙的技术推动历程更适合用分段式的方法去解读。

短期看,VR、AR、MR、XR等全息构建的设备销量爆发没有悬念,Meta眼镜销量超过1000万台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中长期看,绝对利好社交和游戏应用领域,一个侧重生活内容场景,一个强调趣味交互,将整合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多种能力,尽可能的逼近现实世界,会成为中坚力量,这也是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阶段。

更长远的看,现实与虚拟的精准重合,孪生数字人、AI机器人等是终极天花板,是在人与人的社交属性之上,融入人机共存的交互方式,人机共存的时代必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到来。

二、虚拟世界从来不缺吃螃蟹的品牌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元宇宙不仅仅是一个虚拟的游戏空间,更是一个未来人人都会参与的美好数字新世界。

没有人能够完全地生活在日常和现实之中,人总要用各种方式,哪怕是短暂地离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