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转型的困难之处是什么?政府要怎么用活各种政策?
说起江苏徐州,离不开厚重二字。
徐州古称彭城,是“刘邦故里”,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来,徐州成为老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曾经“一城煤灰半城土”。可令人惊讶的是,近些年来,通过采煤塌陷地治理、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能源和双碳产业等“组合拳”,这座昔日老工业城市实现蝶变,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样的反差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首先要牢固树立认知:转型固然痛苦,但也意味着机遇。正如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在主持召开新型能源和双碳产业发展座谈会时表示,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徐州能源资源相对富集,发展新型能源和双碳产业基础较为扎实、体系相对健全、创新优势突出。面临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等叠加机遇,徐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重要“风口”,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如果说转型是一场新时期的“淮海战役”,那么近半年来,徐州可谓步履稳健。7月,总投资53亿元的邳州格雷博电驱动总成项目正式开工;8月,百亿级的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另外,协鑫科技在徐州的颗粒硅产能今年昂首迈入“6万吨时代”,并一举拉动徐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增长70%以上;9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文,释放出支持徐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一揽子政策……
宋乐伟表示,徐州将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树牢答卷意识,坚定不移用新发展理念指引转型实践,在创建可持续发展示范标杆上实现明显突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