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日本亚洲共同体文化协力机构,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东京华侨总会,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等机关与团体的后援支持,以发行书道杂志《墨》而闻名于中日两国书坛的日本艺术新闻社也参与了此次展览。中日两国书法名家及翰墨书道会成员的81件作品参加展览并交流。

沈曾植(1850—1922)

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展出的沈曾植书法

沈曾植(1850—1922),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字子培,号乙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供职刑部,先任贵州司主事,后转为江苏司郎中,迁任总理衙门章京,外简江西广信府知府,继调任南昌府知府,后擢为安徽布政使,终学部尚书。他的一生经历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张勋复辟、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动荡的大变革。

他的一生,学术与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有心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却未遂愿,反而成就了在晚清学术上的领袖地位。除了上述史学、律令与舆地方面外,还有佛学、经学、考据、道藏、诗学、书学等方面的成就。诗学方面,他被推为“同光体”的代表人物,主张学诗要通“元嘉、元和、元佑”三关,识见宏通。

关于沈曾植的书法艺术成就,其学生金蓉镜曾写道,“即以八法言之,精湛淹有南北碑之胜,自伯英、季度、稿隶、丛冢吉石,无不入其奥窔。有清三百年中,无与比偶,刘文清且不论,即完白、蝯叟为蜾扁书,驰骤南北,雄跨艺苑,亦当俯首。晚年应接品流,长㡧大卷,流而益雄。散落海上,如次仲一翮,山川为之低昂,可以知其书学之大概矣。”此外,其学生王蘧常写道,“师之书法,雄奇万变,实由读破万卷而来。所以予先论师之学问,然后再及於书,后之学先生书者,其在斯乎。”

沈曾植《节录世说新语》纸本章草 76.8×34.7cm 嘉兴博物馆藏 (非此次展品)

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把沈曾植的书法列为“帖学”的殿军人物,称“他是个学人,虽然会写字,专学包世臣、吴熙载一派,没有什么意思的;后来不知怎的,像释子悟道般的,把书学的秘奥一旦豁然贯通了”。

沈曾植的书法艺术影响和培育了一代书法家,为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于右任、马一浮、谢无量、王蘧常等一代大师皆受沈书的影响。 书法艺术是书法家的自身涵养、文学功底、学问积蓄、学识个性和天赋、气质等贯融的表现。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

沈曾植于京城为官期间就与来访的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订交。后1906年出任安徽提学使不久就曾赴日本考察教育现状,结交日本学者文人。寓居上海海日楼的晚年,更有不少日籍学者及书画家来访交流。因而在日本的知名度颇高。沈曾植门人王蘧常虽未曾东渡,但因章草作品参加中日书法交流展及1987年在绍兴兰亭举办的交流盛会等而享誉日本书坛。此次展览也正是以在日本弘扬王蘧常先生为宗旨的日本王蘧常先生显彰会参与发起并主办。王蘧常先生显彰会创办人郭同庆是王蘧常先生弟子,于1980年代移居日本,这些年致力于在日本研究与传授以章草为中心的中华传统书法。2023年2月曾为纪念王蘧常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东京都与前桥市两地举办了“蘧草传薪·中日书法交流展暨第八届翰墨书道会展”。

展出现场

今年年初,为纪念沈曾植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翰墨书道会暨王蘧常先生显彰会再次策划了以中日名家邀请展的形式来纪念沈曾植先生。得到了两国书法家的响应与支持。

展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