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三国时期东吴不选择北伐?北伐的代价是什么?
这件事张辽同志最懂,逍遥津一战杀得东吴小儿心胆俱寒。
不是孙权不北伐,奈何打不过呀。
“长江天险”喊了上千年,古人也一直念叨“守江必守淮”,直到民国时期白崇禧还在说这句话,妄图划江而治。这两句话都在陈述一个事实:北攻南守。
曹魏骑兵
无论长江、淮河或者黄河,都是南方对抗北方的天然“长城”,而不是北方防守南方的依仗。
两千年来,军事上一直是北方占据优势,力压南方,南方挑战北方成功案例太少了:
项羽率领江东子弟八千北上反秦,胜利。
霸王项羽
吴楚七国之乱,三个月被剿灭。
诸葛亮北伐和孙权北伐也算,失败。
祖逖北伐,半途而废。
桓温北伐,半途而废。
刘裕北伐,半途而废。
刘义隆北伐,大败而归。
陈庆之北伐,先胜后败。
黄巢北进,攻破长安,但是后来又被撵出去了。
岳飞北伐,半途而废。
开禧北伐,大败而归。
朱元璋北伐,大获全胜。
朱允炆讨燕,全军覆没。
郑成功北伐,败退厦门。
太平军北伐,全军覆没。
两千年来的北伐,仅项羽和朱元璋两次成功,黄巢算是半次成功,黄巢打败了唐朝中央政府,最后却被地方军阀消灭。
孙权的东吴先后五次北伐曹魏,次次失败,他还计划跨海攻打辽东公孙渊,最后也没有实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