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就搞定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如何撰写有特点)
我先找篇叙事作品来作为本节课的案例,最终决定拿莫泊桑的名篇《项链》来说吧。
当小说中的女主见到自己的丈夫拿回来的晚会请柬,说了一句话。
她并没有如她丈夫预期的那样欣喜若狂,相反,她气汹汹地把请柬往桌上一丢,嘴里咕哝着说:“你把这个给我干什么?”
你看,她生气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小说开头的几段铺垫内容,可以看出她生气的原因——没好看的服饰能够去参加这样的晚会。
女主心里想:“我这么漂亮,得穿上档次的衣服。就算没有,起码也不能像家里那种普通的衣服,要是让参加晚会的那些人看到,多丢人。”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女主的性格和欲望了,这两个因素导致女主是要去参加晚会的。
我把这段故事再抽象提炼一下,就会得到一个东西。
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思考一分钟后公布答案。
人物行动逻辑模式
经过抽象提炼后,我们得到如下图中所展示的一个模版。
因为丈夫把请柬拿回来,再加上女主自带的某种性格因素——虚荣心。这就使她产生一种欲望——要去参加晚会。这个欲望也许是她早就有的,只是那会儿还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从而无法激活这个欲望。因为从故事开头,作者所写的有关女主人物形象的铺垫的内容就能看出。
那怎么就能让人物去行动了呢?不然也不会有故事的产生啊。
01人物在采取行动前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
要让人物采取行动,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条就是“人物的某种欲望”,这是内在因素;第二条是“与人物有关的事件”,这是外在因素。
在《项链》这篇小说中,对女主来说,她要采取“去参加晚会”这个行动之前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第一是内在因素,即“女主需要被人喜爱,被人艳羡”的这种欲望。
第二是外在因素,即“丈夫把晚会请柬带回家”这件事。
要能让人物去行动,这两个因素必须满足,缺一不可。
光有内在欲望是不行的。假如没有类似晚会请柬这件物品,女主也没有实现欲望的机会,对吧?(晚会请柬是丈夫带回家的,所以是一件事——“丈夫把晚会请柬带回家”这件事)。
光有外在事件也是不行的。假如女主就是个过惯穷苦日子,不想抱高富帅大腿,知足常乐的女人。就算她丈夫每天带回来一个晚会请柬,她也很难想去参加。(所以在人物设定上的考虑,也是会给予情节发展提供极大帮助的)
对于这两个因素,我先就说到这里……
02人物采取行动的过程
当女主有了要去采取“参加晚会”的这一行动后,她做了哪些事呢?就是要去做一套衣服(参加晚会是大行动,做一套衣服是小行动。因为这是一个短篇小说,加上小行动没必要详细写出来,所以作者做了“概要”处理。)
衣服做好了,她又发现自己还缺个首饰,最后不得不向女友借一个。衣服有了,首饰有了,可以去参加晚会了。
03行动取得结果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莫泊桑构思情节的能力。
为了能通过女主做苦力杂活还买项链的钱,并且发现项链是假的那一刻她的表现来表达主旨,莫泊桑是煞费苦心。
为了能让女主做十年的苦力杂活还钱,她得先欠钱;为了能让她欠钱,她得先借高利贷;又为了能她去借高利贷,她必须得先缺钱;又为了能让她缺钱,她得先因买项链而导致她本身就没多少钱了;
为了能让她的钱变得足够少,她得先花钱买项链还人;为了能让她买项链,她得先把项链搞丢;为了女主能丢项链,她必须得先有个项链,因为没钱,她去借了;为了能让她要有个项链,从而去借项链,她得先准备要去参加晚会;
为了能让她参加晚会,她得先有晚会请柬,不然凭她的身份是没机会参加那种晚会的;为了她能有晚会请柬,她得先有个人给她一个晚会请柬;
为了能让一个人主动给她晚会请柬,她得先有个必定给她请柬的人;为了能让她有个非给她请柬不可的人,这个人很大可能是个十分爱她的,所以必定把请柬给她;
为了能让她有个十分爱她的人,这个人非她丈夫不可,所以她得先结婚,而且所嫁的人的身份跟她相似,是个底层小科员;
为了能让她不得不嫁给底层小科员,她的出生也该是底层——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再加上故事背景的文化规定,导致她这样的人最终不得不听人摆布,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
不过人物行动是成功的。
——END——
有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点个关注吧,谢谢!
你的关注,对我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