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李光从学校一毕业就投身到中国海洋石油测井行业,成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测井操作工。入职21年,他见证了测井行业的惊天巨变,也通过一次次破解钻完井难题站在了测井工技能之巅,用对技能不懈追求的微光,照亮着不断延伸的追梦之路。

练就好武艺,成为一束光

2008年6月,此时的李光已经走遍渤海,通过勤奋和刻苦,从一名“菜鸟”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并以带班操作手身份参与了曹妃甸区块不钻井口电缆射孔项目,该项目具有射孔井段长、作业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的作业特点。李光率领小队成员迎难而上,精准识别作业风险,科学优化作业程序,高效安装防喷立管,在整整11个昼夜里,连续进行46次射孔枪组装和井口拆卸工作,防喷管柱无一次渗漏、失压。完成冲孔长度198米,创造出全亚洲最长过油管翻转弹射孔记录。该项目也成为不占井口电缆射孔作业的优秀范例。

“李光经验丰富、遇事果断,跟他出海身上有底气”。谈起李光,跟他出海的人都对他的技能水平赞叹不已。而只有李光知道,成为大家眼中的一束光,他都经历了哪些淬炼,仅仅一个电缆头组装项目,他曾经一天连续练习十几个小时,手上磨出水泡是家常便饭,直到练到手臂酸痛还不肯放下,晚上休息时,为了不打扰同事休息,他蒙着被子用手电筒复习理论知识,凭借着这点微光和平日里的刻苦钻研,他终于如愿以偿站在了全国石油石化系统“海油杯”职业技能竞赛领奖台上。

用一人微光,聚星河灿烂

2023年3月,李光被选派参与到福建风电测井项目,这是中海油服在风电项目的首次试水,具有里程碑意义。那段时间,李光一心扑在项目上,多次实地调研,周密准备部署,高标准完成作业动复员任务。针对项目易受潮汐影响等作业难点,李光牵头改进施工方案、设计符合现场要求的井口装置,及时解决了风电船设备摆放、测井天滑轮悬挂问题,确保了首批3井次声波测井作业的顺利实施。

当有人问及李光凭什么总能把重点项目转化为常规战时,他憨厚地笑着说自己没有秘诀,因为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疑问,让他总爱跟自己较劲,不知不觉地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本专业外的技能本领。凭借着爱钻研、善创新的韧劲和闯劲,他总结整理出多项技改技革成果,其中《一种新型小尺寸打捞工具的研制》获中海油服技术革新一等奖,他还牵头进行了178射孔枪中接头吊装工具和射孔用同位素接头技术革新,分获中海油服及所属单位的多个奖项。从业至今,李光脑中总是充满新奇的想法,并善于将想法变成现实,正因如此,李光所在单位成立了以其为技能骨干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工作室”,2023年完成7项课题,产生直接经济价值超过200万元,优秀课题荣获集团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活动(QC小组)一等奖。从一人创新到万众创新,李光的经历感染了身边人,他传人以道、授人以业、解人以惑,毫无保留地将个人工作经验和操作技巧传授给后来人,经他培育的徒弟中有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的门光德,还有获得中国海油第十届职业技能竞赛金奖的高世龙,这些“后浪”在各自领域竞相绽放,形成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局面。

擎创新星火,照前行之路

2023年5月,李光奔赴渤海油田“垦利16-1新优快”项目现场为作业保驾护航。新优快作为推动钻完井技术进步、提升钻完井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大举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光和完井团队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大胆创新的工作理念,全程参与项目实施。李光针对现场作业井80度大井斜特点,积极改进关键泵塞设计,研究设计新式旁通,优化后的校深工具和新式旁通,为完井节省了单独一趟钻具校深时间。经统计,整个完井项目6口井仅用21天,平均3.5天一口井,其中1口井刷新海油完井速度。用优异的作业表现保障了“新优快”钻完井项目完美收官。

20余载的测井经历让他对测井工具驾轻就熟,从渤中19-6凝析气田首次高温生产测井作业到中国海油重点科研项目垦利10-1不占钻机进行井间地震测试作业,再到此次的第三次优快钻井,李光用敬业和奉献书写技能工匠的责任担当,用勤奋和实干铸就新时代的奋楫者。

2023年,李光荣膺“海油工匠”、“中国海油技能专家”称号,载誉归来,李光初心不改。他仍然记得21年前告别家乡,走在张北草原天路的那个夜晚,日出泛起的微光,照亮着前行之路,让他能够走得更远。21年后的今天,他阔别家乡,踏上了一条解决测井难题、为钻完井保驾护航的技能之路,而让他能够走得这么远这么高的,也是一道光,这道光是对梦想的执着和不服输的倔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