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鲁肃之外!

孙权其实并不想杀关羽,他的手下们用曹操的典故来力劝他除掉关羽(“权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孙权受鲁肃的影响比较深,非常看重吴蜀联盟👍!这是一个帝王应有的战略目光。

然而,他的下属们没有一个对刘备、关羽的荆州势力有哪怕一点点的好感?包括诸葛瑾在内。用吕蒙的话说,现在“不趁我们强壮时打他们的主意,一旦我们死了,要想在施展力量,还可能吗?”这句话是在说服孙权放弃攻打徐州的战略。

这里就有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既然现在是你们最强壮💪的时候,为什么不打曹操的主意呢?一旦你们死了,那还能打下徐州吗!

按照吕蒙的说法,打关羽的原因就是因为关羽好打!!!曹操不好打吗……?一样好打:吕蒙的原话:“如今曹操在黄河以北,安抚平定了幽州、冀州,没有空暇顾及东面,徐州境内防守的兵士所说力量微不足道,只要去进攻,自然可以攻克。”必拿徐州,为什么不拿呢?吕蒙认为:

“然而徐州的地势,只通陆路,是骁勇骑兵驰骋的地方,至尊您今日得到徐州,十天内曹操就会来争夺,虽说用七八万人来坚守它,还是值得忧虑的…😨…”

单纯从军事战术角度来看,吕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他充分意识到了打徐州东吴没有水路优势,而曹操的骑兵优势明显。一句话就是,陆军打不过曹操。所以才…

“不如攻取关羽,占据全部长江流域,形势就会更加壮大。”

这里就不得不讨论一下,当战略方针与具体利益形成冲突(矛盾)的时候,应该服从哪一个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孙权当时是服从了具体利益。也就是被“全部长江流域”所吸引,放弃了鲁肃的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主要还是吕蒙、陆逊们的反复强调的利益,诱使了孙权对荆州的觊觎。

吕蒙的话里有话。既然曹操能不出十日就来争夺徐州,那么刘备能不能不出三年来争夺荆州呢?当然能了!万一吕蒙到时没死?又怎么面对,是不是更需要忧虑呢?形成吕蒙的这套“不如攻取关羽”的理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那是在战场上被曹操给打出来的!

吕蒙参加了濡须口会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魏王曹操治军完毕,遂再次兴师伐吴,进至居巢。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曹军开始正式进攻。曹操的前锋尚未安营,吕蒙即率兵出击,将其击溃。由于吕蒙、蒋钦节度诸军奋勇抵抗,曹军久攻濡须坞不克。虽然是不能攻克,但是濡须口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孙权终于顶不住了!于是,交战至二月底,孙权退走,并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公营里请降。三月,曹操接受了孙权的请降,引军撤退。吕蒙为此荣获了左护军及虎威将军的头衔。不过,重要的是让他领教了曹操的厉害👍。所以他就再也不敢打徐州的主意了……

与曹操相比,那关羽不就好对付多了……这就叫人性中的“欺软怕硬”。

吕蒙如此,陆逊也是一样!!!他能主动提出协助吕蒙驻守陆口麻痹关羽,可见他早就有吞并荆州的意图……而且,在他心里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夺取荆州的计划。一旦孙权同意,实施起来得心应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甚至超过了吕蒙😨……

可怜关羽,荆州已经丢了还不知道🤷‍♀️!即使徐晃军告诉他他还在怀疑🤔??他的怀疑是有他的根据,因为陆逊在给他的信中是这么说的:

“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

“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少骑驻旌,闚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原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