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长时间使用后产生大量数据, 这是智能手机的弊端,而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多在社交类型软件中出现。

微信开发至今,已经有11年的开发历史,而安装包也从起初的不足1MB的小文件,发展到了最新版本的257M。

按照数据进制为1024来计算,通过初步计算后,人们不难得出结论,总体来说,从1.0版本的457KB到最新的257M目前来说,数据方面已经扩大575倍。

而如此大的变化,也在于数据体量与形式的改变

按照常规使用的64G内存,手机为例,目前微信占内存中至少一个G,而由于用户数据不同,更有人的微信占比达到手机运行内存的三分之一。

而内存刺客一词也开始逐步成为了微信的代名词。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

重要的还是数据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其实从功能角度来说,早已不是移动手机了,而起初人们使用移动手机时,其主要使用功能,在于电话簿以及信息收发和拨打电话上。

但智能手机的用处却已经不同从前,简单讲,以前的移动手机是一种工具,而现在的智能手机则是数据处理器,以及移动娱乐中心。

而支撑起智能手机主体工作的除了电力,就是数据。而微信之所以在内存方面,扩充到了一定体量,究其原因在于数据量激增,而数据的显示也从之前的图文数据,转为视频数据。

但如果仅是这样,那么并不会导致微信成为 内存刺客。之所以微信成为内存刺客主要原因在于,数据生态化,简单来说,就是数据已不再单独工作。

而开始团体化,生态化,也就是,随着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微信在生态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也由此,数据在总内存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数据生态化

数据在最一开始,其实并没有太大关联,数据和数据之间不存在任何合作行为,而随着人们从图片偏好,转为视频偏好后,数据产生联动。

以微信为例,最早人们想不利于原因来表述心情时,会选择利用表情包,而随着人们的要求逐渐产生差异化,也衍生出了动态表情包。

二者不同的是,非动态的表情是单一数据,而动态表情包为数据整合之后的表现形式,此类数据在通过不断叠加后,进一步占据了手机内存,但这仅是开始。

短视频的兴起后,人们会将自己喜欢的视频进行分享。

而每次分享之后,都会在手机中产生一定的本地存储,也就是占用手机内存。那么,腾讯旗下的QQ又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现象呢?问题本因在于用意不同。

数据处理方式不同

QQ的数据主要利用云端存储,也就是说,不论使用者在QQ上查阅什么,都是从网络中调取数据,一来节省空间,二来防止数据没有备份产生数据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