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了以后最可怕的是什么?
大伯68岁那年,拿着50万钱去女儿家“养老”,女婿却把他赶了出来,大伯回家三个月后就去世了,把房子留给了侄子,把钱捐了出去,女儿女婿后悔不已,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大伯和大伯母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原因在大伯身上,那时候大伯母的妹妹生了二女儿,二女儿的身体不是很好,好像是心脏有点问题。
大伯母的妹妹想生个儿子,她想到姐姐没有孩子,就把二女儿送给了大伯母,让大伯母抚养,以后给她养老送终。
大伯有点憨,只知道干活挣钱养家,像很多农村的男人一样,不知道如何带孩子,不会给孩子买礼物,也不会轻声细语地与她说话,小希有点怕大怕,与他不亲近。
小时候,在小希的眼里,大伯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其实大伯只不过是不善于表达而已,想想如果不是大伯挣钱养家,小希那里来的钱读书。
大伯母在小希的身上花了很多的心思,他们先是给小希把病治好,大伯母为了不亏待小希,给她的衣服都买得比较好,把她打扮地很漂亮。
大伯母对小希的学习也很关心,周末送小希去青少年宫学习兴趣,上午画画,下午舞蹈,小希是我们村第一个参加兴趣辅导的人。
那个时候,大伯母要每天坐车一个小时,带小希去县城的青少年宫学习,中午自己带午饭,下午放学后坐车回来。
大伯母这样花心思培养小希,花钱如流水啊,大伯父的任务就是拼命挣钱供大伯母花。
小希读小学的时候,大伯母为了小希能够上更好的学校,她交了借读费把小希送去县城的实验小学读书。
大伯父就去县城卖大饼,大碗一样的饼卖2元钱,放在学校对面的一个小弄堂里,只做下午三点到六点的生意,一卖就是六年。
大伯母自己文化水平低,为了让小希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小学一年级大伯母就把小希托给老师辅导作业,作业做好之后再接回家。
小希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在县城买了一个60平米的小套,算是在县城安了家,不过买房子欠了一些钱。
大伯母就在大伯父的旁边支了一个馄饨摊,大伯母比较实在,皮薄馅大,薄利多销,馄饨配大饼,两人生意很好。
在大伯母的重金培养之下,小希也很优秀,成绩顶呱呱的,让大伯母和大伯父感到非常欣慰,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大希上了实验初中,实验初中的学生必须住校,大伯母他们开始了卖早餐,这就意味着两人会变得更辛苦,但是钱会更多。
大伯母真得宠小希,他们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却很舍得给小希花钱,小希的鞋子都是名牌鞋子,学校的老师以为小希是“富二代”。
大伯母两人辛辛苦苦挣的钱基本上花在小希身上,为了小希成绩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周末小希参加二门课的辅导,舞蹈的兴趣一直在坚持。
好在心思没有白费,小希优秀懂事,对大伯母也很亲很依赖,与大伯父就没有那么亲近,回家喊几声“父亲”。
大伯父和大伯母就靠着卖大饼和馄饨把小希送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小希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找到工作。
二年后小希找了一个内蒙在杭州工作的小伙子,在杭州买房结婚,这很不容易,双方协商两边父母都出一部分先付首付,以后的房贷孩子们自己还。
大伯父他们必须出50万,两人就一个大饼摊,没有其他的营生,供养小希读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何况他们把小希当成公主养,花费比别人大,根本没有存款。
大伯父愁啊!他与大伯母商量了一下,两人一咬牙贷出三十万加上东拼西凑的一些钱,给女儿打了过去,房子的事情总算解决。
大伯父和大伯母又回到了解放前省吃俭用的生活,好在不用给女儿费用,两人经过几年的辛苦,还了贷款,又存下了一些钱。
这时候小希生下了一个女儿,本来是婆婆过来带孩子的,但是小希与婆婆处得水火不容,大伯母心疼小希收拾行礼去杭州给小希带孩子。
在大伯父57岁这一年,开始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大伯父很不习惯,他与大伯母从来没有分开过,他孤独寂寞啊!
大伯父在大伯母离开的第二天就想得很,衣服没人洗,这是最头疼的事情,晚上回家一个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孤独感油然而生。
大伯父刚开始和大伯母视频电话就掉眼泪。别不相信,这是真的,大伯父本就寡言少语,一家子的氛围全靠大伯母调解。
大伯父就像刚断奶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安排他的生活,他一直在县城做饼没什么朋友,平时饭后都是与大伯母一起散步,绕着小县城的四条桥走一圈。
现在他连走路的兴趣也没有,只是去桥头的凉亭坐一下,打打牌,时间久了,一个老妇盯上了大伯父。
老妇主动出击,对大伯父嘘寒问暖,两个慢慢走近,老妇过来帮他洗衣服,帮他扫地拖地。
大伯母在女儿家也很忙,照顾女儿坐月子,干家务活,带小孩,为了让女儿不留下月子病,孩子跟大伯母睡,要喝奶了才抱过去让女儿喂。
女儿很快产假结束,上班去了,下班回家就喊累,照看外孙就变成了大伯母一个人的事情。女婿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照看外孙女把大伯母累得像只狗。陪她玩,哄她睡觉,烫奶粉喝。家里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都是我的活。一天从早忙到黑,一会儿也闲不着。
那年过年,女儿打电话让大伯父去杭州过年,大伯父不去,大伯母回来与大伯父过年,匆匆过了几天,大伯母又要离开。
大伯父哭着让大伯母不要去,他说:“我一个人真的太孤独了,我想你留下来,孩子大了让她们自己操心,我害怕自己做出傻事来。”
那时候大伯父还是拒绝老妇,不想与老妇走得太近,让妻子难过。
大伯母觉得大伯父在开玩笑,她说:“孩子读幼儿园就回来了,很快,以后我保证天天视频你。”
大伯母又走了,等到孩子两岁多,大伯母才有空带着女儿女婿一家回老家来住上一段时间。
当她们开开心心地回家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家里传出女人的笑声,当她走进家门,眼前的一幕让她说不出话来。
只见丈夫和一陌生女人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那女人正穿着她的睡衣,头枕在丈夫的腿上,俨然是一副女主人的样子。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不但刺痛了她的心,也让她瞬间变成一个“疯子”,她二话不说,抓起台几上的鸡毛毯子就往两人身上招呼。
把丈夫和那女人打得嗷嗷直叫,两人的身上瞬间出现好几道红印子,女人慌不择路,打开门就往外跑,如果不是丈夫拉着大伯母,大伯母还想追出去。
那一天,很尴尬,大家的心情都很沉痛,大伯母最伤心,几乎哭晕过去,小希也不好意思再让大伯母回去帮她带孩子。
小希心里对大伯父有怨恨,觉得大伯父为老不尊,不值得尊重。当然也让她多出很多事情,没有母亲帮忙带孩子,她要辛苦很多。
当天下午小希征求了大伯母的意见,是走还是留?
大伯母选择留下,小希带着老公和女儿打道回府,一个晚上都不留,大伯母和大伯父也有了隔阂。
大伯父知道自己错了,处处讨好大伯母,大伯母想着都是老夫老妻了,也就原谅了大伯父,大伯父与大伯母又开始了一个做大饼,一个买馄饨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大伯父66岁那年,大伯母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小车撞去,抢救几天之后成了植物人,现在还在上海某个医院里躺着。
大伯父伤心,每天都哭,有时候哭得像小孩,有时候默默哭,这时候那个老妇又黏了上来。
大伯68岁那年,右腹部经常疼痛,他拖着不去看。有一次痛晕过去,被送去医院,医生说是肝癌晚期,最多只有三个月,让他回去多吃点好吃好喝的,顺便给他配了一些止痛药。
大伯父回去之后,想那老妇给他烧点好吃的,然后给她留点钱,谁知老妇把他的联系方式都拉黑了。
大伯父心寒透顶,不过他觉得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何况他们还不是夫妻,也正常。
大伯父想到了女儿,虽然现在父母关系不好,但他还是想把钱留些给女儿,于是他去杭州找女儿,带上他的积蓄50万。
小希不喜欢父亲,虽然大伯父的一生所得几乎都花在她身上,小希就是不能像喜欢大伯母那样喜欢大伯父,尤其是那事情之后。
大伯父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让小希烧点好吃的给他吃,他本想在女儿家呆上二个月,然后把钱留给他们。
谁知他一个星期都呆不住,女儿不愿意烧,女婿说话很难听,两个人都表现出很不友好的态度,大伯父觉得呆着很无趣,给了孙女一个2万元的红包,又回家了。
那段时间,我弟刚大学毕业,准备回老家考公务员,暂住在大伯家,他发现大伯不对劲,在他的询问之下,大伯告诉了实情。
我弟告诉了我父母,我父母跑到大伯家去劝说去医院,大伯坚决不同意,他说那是白花钱,无用功。
他让我母亲烧点好吃的给他,我母亲留下了给大伯和弟弟烧饭,母亲眼看着大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心里难受不已。
大伯在三个月之后去世,留下了遗嘱:房子给我弟,留给外孙女10万,成人之后才可以支配,存下的钱他全部捐出去,女儿女婿一分钱都没有。
小希和她的老公不服气,我父母说了:“小希你给过你父亲什么?给他买过一件衣服,还是一双鞋子,什么都没有。他本想把钱留给你,他去杭州给你们机会,你们是怎么对待他的。他出钱给你读书,买房子。你对那件事情耿耿于怀,你母亲都原谅你父亲了,你有什么可以过不去的。虽然当初你父亲错了,但追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你,你母亲不去给你带孩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你父亲尽了抚养的义务,你却没有尽赡养的义务。你还好意思闹,还有你的老公,你们简直就是白眼狼。”
小希被说得很不好意思,办好大伯的葬礼之后,灰溜溜地回去。
老了以后什么最可怕?
1,老伴不在。大伯与大伯母一辈子没有分开过,为了女儿不得不分开,那种孤独寂寞对老人来说很可怕。大伯母去世后,大伯更加陷入孤独之中,无法自拔。老妇无情抛弃他之后,他想去女儿家。所以老了,怕老伴不在,那份孤独很难受。
2,老了生病。大伯其实不是很怕生病,他对死亡还是比较坦荡,他希望生病的最后那几个月有人陪伴,想在女儿家度过最后的岁月,可是女儿让他失望了。
无意中遇到我弟弟,让我们一家陪着他一起度过,那段时间大伯还是比较开心的,母亲变着花样给大伯烧好吃的,后来只能吃流食的时候,母亲烧了不下二十种粥,就是让大伯可以多吃点。
3,孩子不理解。大伯的女儿小希显然一点都不理解自己的父亲,从来没有给大伯父买过东西,连一件衣服,一双鞋子都没有。
大伯本想把钱留给她,他去杭州给她们机会,但女儿的态度让他非常寒心,连一个星期都呆不下去。
他出钱给女儿读书,买房子。女儿都对父亲的错事耿耿于怀,母亲都原谅父亲了,女儿心里还过不去。
实际当初父亲范错,但追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女儿的自私。她母亲不去给她带孩子,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父亲尽了抚养的义务,女儿却没有尽赡养的义务。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理解过父亲,一味地索取,简直就是白眼狼,也是大伯父的悲哀。
最后总结:
父母是最伟大的人,他们为儿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想得最多的还是儿女。他们宁愿自己遭罪、受苦,也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尤其是独身老人,他们宁愿独自承受孤独寂寞的苦,也不想儿女们为他们操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