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的媳妇晓红,家里一没啥存货了,就会给婆婆打电话,一句“妈,你大孙子想奶奶了,在家哭呢。”就什么都有了。

晓红是个性格开朗的人,人很随和,跟谁都相处得挺好的,尤其是跟婆婆,用她姐姐的话说,婆婆是亲婆婆,妈倒像是后妈。

晓红婆家是农村的,但是她公婆家条件不错,家里承包了三四十亩地,但一年到头除了春种秋收的时候在家忙上几天,其他的时候都是她老公的奶奶在家当监工,有需要的就雇人干点,大多数的时候不需要弄啥。

她公公婆婆是常年跟着抓鸡队走的,时常半夜出门,干活的地方不固定,时间也不固定,而且很累,还脏臭,就是哪里的养殖户的要卖鸡了,就去哪里抓鸡,不过胜在挣的多,老两口一天三四百是常态,这对于农村人来说,收入相当不错了。

晓红老公是独生子,他们结婚,公公婆婆在县城里给全款买的楼房,不止如此,楼上所有的开销,煤气水电费等支出,也都是公公婆婆出,晓红说,婆婆说了,让他们小两口的钱养好她大孙子就行了。

平时家里瓜果蔬菜,米面油啥的,也基本上都是公公婆婆来看孙子的时候带过来的,瓜果蔬菜自不必说了,都是自家产的比较多,但也有花钱买的,老两口说自己挣钱不就是给孩子们花的吗。

公公婆婆最在意的就是大孙子,平时干活再怎么忙,隔三差五的也得来看看大孙子,每次来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包地往这运货,这两年猪肉价贵,晓红总跟婆婆念叨城里肉贵,吃不起了,公公婆婆怕影响他们大孙子的营养,就总是把晓红家的冰箱塞的满满的。

偶尔有几次,晓红婆婆来这,跟邻居们聊天,说起帮衬儿子一家的话题,老太太说,自己没能给看孩子,就挺过意不去的,儿媳妇啥怨言都没有,就挺明白事儿的,那她就挣钱多给他们花点。

关于带孩子的话题,晓红说,反正得有个人接送孩子,婆婆接送就她接送呗,婆婆去干活比她出去工作挣得多,她倒也乐得清闲,反正她每天就是接送孩子是大活,洗衣服有洗衣机,不想做饭就点外卖。

去年小两口不知道因为啥大吵了一架,晓红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公公婆婆来把儿子臭骂了一顿之后,留下了五千块钱,让他把媳妇赶紧哄回来,不然大孙子没妈,可咋办啊?

晓红老公买了一条金项链,外加一大束玫瑰花,美滋滋地去丈母娘家把媳妇哄了回来,这事儿让晓红欢喜了好一阵子。

这样的日子,估计换成哪个儿媳妇,也会没啥怨言的。

前段时间,晓红婆婆胃病犯了,晓红把婆婆接过来,带着去医院做了检查,拿了药,留婆婆住了一晚,说给婆婆蒸包子。

婆婆高兴不已,儿媳妇辛苦带她在医院奔走了一大天,还要亲手给她蒸包子吃,这可是比儿子都孝顺。

为了成全儿媳妇的孝心,婆婆欣然接受,在儿子家住了一晚上。

儿子家油壶见底了,冰箱里没肉了,面粉也没了,婆婆见状,全都给补齐之后,再手把手的教儿媳妇发面蒸包子。

一趟下来,婆婆自己花钱看病,给儿子家置办了面油,还把冰箱里给屯满了肉,顺便再给大孙子买了几套换季的衣服和两箱牛奶,而且还给了孙子一个大红包,作为即将开学的礼物。

老太太觉得儿媳妇还是挺孝顺的,不嫌麻烦地陪着她,不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就行了。

儿媳妇觉得婆婆不抠抠搜搜的,不跟她计较那么多,是个好婆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新型啃老”吧,儿女消耗着父母的钱财和精力,而且不单单自己啃,还带着孩子一起啃,父母还毫无察觉,甚至是乐在其中。

可是,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父母真的是不愿意被啃,大可以不用去管那么多,纵然儿女不乐意,想不被啃,也可以直接拒绝。

但如果父母真的乐在其中,就以此为乐,别人谁又能管得着呢?

当然,作为小辈,有父母帮衬,固然压力要小很多,日子也轻松很多,但同时也要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父母毕竟是会一天一天地老去,不会总是那么经久不衰的,若哪一天不能被啃了,反倒还需要子女照看的时候,作为子女,总不能两手一摊,一脸懵逼吧,毕竟自己也有孩子,言传身教是会一代传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