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互联网,BAT构建了三足鼎立的稳健互联网格局。而百度也因此被冠以“重技术”的标签,而且,相比“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百度的技术基因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与阿里、腾讯至今依然坚守在互联网版图、并受到抖音、拼多多等新型互联网平台挤压所不同的是,百度除了在移动生态布局上的表现依然稳健外,在新型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业务上,也取得了技术应用与商业化的双重成果。这通过百度最新发布的2023第二季度财报,就可以得到印证。

据百度发布的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二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96.47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达到55.41亿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43%,超市场预期。

此次百度官方财报视频,创新使用了UE5引擎进行渲染,通过在元宇宙搭建的百度月球基地,全面展现百度AI落地千行百业、服务大众生活的场景。也将百度的技术实力展现在大众面前。

技术研发不断加码,百度做实技术与应用

据观察,近年百度在研发端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强,而且技术布局具有前瞻性,斩获颇丰。据百度历史财报数据,百度核心研发费用占核心收入的比例,已连续七个季度超过20%。

而且,据统计,过去十年,百度财报公布的研发支出以及占营收的比重也在逐年攀升。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相比十年前的3.69亿美元,百度2023财年的研发投入翻了10倍,而在营收占比方面,翻了一倍,达到39.24亿美元。

众所周知,高高在上的技术,唯有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才能发挥其商业价值。近年,百度在底层技术与商业应用方面双向发力,核心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落地。

例如,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功能丰富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开源开放平台飞桨,截至2023年5月20日,飞桨开发者社区已经凝聚了477万开发者,创建了56万个模型,服务了18万家企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生态融合,为行业进步注入了极大的推动力。

而在百度重金加码的大模型产业,其落地之举更是值得浓墨重彩。据了解,2023年百度飞桨文心大模型全面升级,先后发布10个大模型,并首发了文心行业大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以技术为底座,依托飞桨平台,大模型等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在制造、城市、能源、金融、媒体等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并催生了AI训练师、5G云代驾、智能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

在全球数字经济趋势来临时,AI行业人才的需求也成井喷之势。据百度与浙江大学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白皮书》显示,AI行业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人才短缺将会长期存在。 据了解,去年8月建立了AI人才培养平台百度松果学堂,是与教育部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持续投入资源、平台和资金,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协同项目。截至目前,百度已培养超过200万AI人才。而百度未来松果学堂未来的战略目标是,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

在智能交通领域,百度也表现不俗。截至第一季度末,以累计合同金额超过千万元人民币的订单计算,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已经被41个城市采用。报告显示,百度ACE帮助保定市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4万吨,相当于种植超过24万棵树。

目前,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运营规模持续扩大。据百度发布的Q2财报:萝卜快跑第二季度订单量近30万,于7月20日累计总订单量达到100万单。据业内人士预测,预计到2023年,百度“萝卜快跑”将开放至30个城市,部署至少300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为300万用户提供服务。到2025年将业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至100个城市。由此,百度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于见专栏」认为,百度开拓智能云、自动驾驶新业务并将相关技术快速落地应用、并取得丰硕商业成果,一方面得益于百度在研发方面的长期投入,以及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另一方面,随着其在云计算、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技术不断成熟,以及市场需求的倒逼,百度的前瞻性布局可谓恰逢其时,进入了收获期。

正如李彦宏针对集度汽车新车的公开发言:“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这种底气,并非只是依仗百度数年以来的技术积淀,而是因为相关技术应用的落地肉眼可见。据了解,百度最新发布的Apollo RT6不仅搭载了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有明确的商业落地规划。要知道,百度不仅成功抢跑特斯拉,也跑在了Waymo、Cruise等老牌自动驾巨头之前。、

相比欧美国家,在百度等公司的推广普及下,国内对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更高。而在百度率先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后,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落地也呈现出了规模效应。

百度的技术实力,还体现在新型的量子计算领域方面。近日,“量见未来”量子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办,会议期间,百度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量羲”,集量子硬件、量子软件、量子应用于一体,提供移动端、PC端、云端等在内的全平台使用方式,让用户体验量子计算等量子科技。

与会专家们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二次量子革命浪潮中,量子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计算能力呈现指数级提升,在人工智能、化工医药、材料模拟、教育科研、金融科技和密码安全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能够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难题。

以信息安全为例,量子应用仅需1秒就能破译RSA公钥密码系统,而经典计算机则需要10万年以上。由此可见,百度在量子科技方面的技术,也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的大幅提升,带来了可能。

技术应用进入收获期,商业化加速

在百度核心技术的加持下,其商业应用也增速飞快。「于见专栏」注意到,百度自2023年一季度开始公布云计算、智能驾驶等业务季度收入以来,其非在线营销收入占比扩大了三倍多。截至2023财年第四季度,非在线营销收入占比从8%不到,如今增长到26.54%。

以百度第二增长曲线智能云为例,第一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5%,增速位于行业前列,第二季度增速依然十分强劲。财报数据显示,尽管国内新冠疫情反复扰动宏观经济,但百度核心于第二季度产生收入232亿元,其中百度智能云收入维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10%。据了解,百度智能云在制造业、水务、能源、金融和政务等领域打造了诸多标杆性案例。目前,百度通过将创新的AI解决方案标准化,也在进一步提高部署效率,实现更高质量增长。

而在自动驾驶板块,百度也引领行业进入全自动、全无人时代。在7月中以“AI深耕,万物生长”为主题的2023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了Apollo RT6。值得注意的是,RT6是无人驾驶领域首度拆掉方向盘,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RT6低至25万元的价格,相比前一代无人车成本降低了近50%,降低至行业成本的十分之一。这也让其低成本与性价比不仅成为了独特的行业优势,更是让自动驾驶批量化走向市场、商业化呈现规模效应进入实质性阶段。正如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表示:“第二季度,由于我们致力于降本增效、提高运营效率,百度核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运营利润率为22%,较2023年第一季度的17%有所上升。展望未来,我们仍然致力于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收入增长和商业模式。”

要知道,在这之前,自动驾驶汽车的成本一直是阻碍其商业化落地的“致命”因素。根据规划,Apollo RT6会于2023年率先在萝卜快跑上投入使用,未来将部署上万辆无人车。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而此前,麦肯锡报告预测,在2025年,Robotaxi的成本和网约车、出租车将持平,此后Robotaxi成本会逐年降低,并逐步取代人工驾驶的出租车。

根据中信证券测算,自动驾驶潜在市场空间超数万亿元。其中,Robotaxi的潜在市场空间最大,约为3.2万亿元(以2040远期空间计算),商用车辆自动驾驶合计市场空间约为3万亿元,环卫、城配、最后一公里等城市专用车市场自动驾驶空间约为1.9万亿元。

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空间,也让百度自动驾驶汽车有了广阔的前景,商业化增长提速。据了解,国内Robotaxi商业化的第一枪来自百度去年11月的萝卜快跑首个自动驾驶收费订单。时至今日,萝卜快跑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阳泉、武汉等城市。其中,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重庆、武汉、阳泉这四地开启了正式收费运营。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载人订单量超100万单。值得注意的是,萝卜快跑还将提速,计划到2025年将业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百度也一度被外界视为是最接近盈利的Robotaxi公司。

「于见专栏」认为,未来AI智能的应用需要回归产业、行业,而无人车商业化进入规模化运营,需要以高质量、安全、低成本为前提。百度在AI、云计算、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沉淀,以及在商业化应用方面的探索,显然走在了行业前列,也逐渐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未来十分可期。

结语

20余年以来,百度以移动生态为底座,在互联网时代三分天下有其一。难能可贵的是,在占据一席之地后,百度并未故步自封,而是逐渐淡化其搜索引擎业务的比重,并在百度智能云、以小度音箱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代表的智能汽车等多个赛道同时超前布局,更是在新的领地打造了行业影响力,并且重塑了新时代下的品牌认知,并进入了商业化进程,实属不易。

不过,尽管百度在多个赛道同时押注,但是其底层根基以及核心竞争力都是其技术。因此,也得以在搜索业务之外,逐渐拓展出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很显然,这一切不是偶然的,是百度坚守长期主义使然,更是其踩准时代脉搏的必然结果。

商海浮沉之下,过去占据舞台中心的百度,也因为“华丽转身”,而在新的大舞台留给人们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