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冯恋阁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美婷 广州报道

近日,有消息称亚马逊公司的掌纹识别系统Amazon One将向65个新的商店推广,这项服务可以让店内顾客通过“刷掌”进行支付。这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推广。然而,此举引发了公众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安全的担忧,亚马逊因此收到过参议员的公开质疑。无独有偶,在国内,移动支付服务主要提供商阿里、腾讯等在掌纹识别领域亦有布局和尝试。

“刷掌”支付的背后,是两种生物识别信息掌纹、掌静脉信息的采集和应用。有观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刷掌”是不摘口罩、不碰设备的高效识别服务,但也有声音认为“刷掌”是不必要地出让更多的个人信息。

受访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在近几年已经逐渐成熟,在安防、智能家居领域都有实际运用。而新冠肺炎疫情下,掌纹和掌静脉识别技术由于其高精度、便于非接触式采集的特性,可以作为现有技术方案(如人脸、指纹识别)的有益补充。在实际应用中,服务提供商需评估其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数据采集、存储、删除等全流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损失,并依法通知个人信息主体和有关监管部门。

亚马逊宣布将推广掌纹支付业务

日前,亚马逊宣布将向65家新的商店推广掌纹识别系统Amazon One,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推广。Amazon One官网显示,目前美国境内已有70家门店支持这项服务,包括公司旗下的无人商店Amazon Go、连锁超市全食超市(Whole Foods)以及第三方商户星巴克等。除全食超市等外,2023 年,该公司还宣布与数字票务公司 AXS 合作,使用 Amazon One 作为活动参与者的验票设备。

Amazon One是亚马逊公司推出的掌纹识别系统,旨在基于手掌扫描,为用户提供一系列非接触式的支付、输入或识别身份服务。顾客可以在亚马逊指定的销售网点或服务终端进行Amazon One服务的注册,需提供支付方式(储蓄卡、信用卡等)、手机号码和手掌的照片等信息。

通过扫描用户手掌的特征信息(包括表面细节,如掌纹;以及皮下特征,如静脉),Amazon One的专用设备会创建可识别的“手掌签名(palm signature)”。完成注册后,这些特殊的用户“签名”会被保存在云端。服务器对这些数据的保存是长期的,除非用户主动删除,或在两年内不使用刷掌支付的服务。顾客在相应门店中结账时,只需要将手掌悬停在识别设备上扫描,就可以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