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

前面的笔记强调了标题能提高文章的打开率的框架能提高作者的写作效率,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那么结尾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文章的结尾是离点赞和互动最近的地方的结尾,能够直接影响。文章的点赞数,评论数以及文章的转发量。

今天的笔记内容教我们如何利用模板写出一个好的结尾,这些模板适用于各种风格的文章,无论是情感文还是概念文,广告文都可以使用。

首先,在学习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个定律,“峰终”定律。“峰终”定律是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大脑在经历过某个事件之后,能记住的只有“峰”高潮和“终”结束时的体验,用到营销上来说就是顾客能记住的,只有最好的体验和最后的体验。

逛宜家的时候,人们会对宜家的很多地方感到不满意,比方人流量大,经常会踩到别人的脚,需要自己搬东西,接着,还要排长队,有时甚至在一家门口要补上好长时间。

所以宜家耍了一个小心机,就是在顾客准备离开卖场的位置设置一个临时和甜品区,这里的东西不贵,好看又好吃,能让顾客感到非常的开心和满足。

想象一下,宜家如果没有这个零食和甜品区顾客的体验感就会差很多。

宜家的这个服务我还真的体验过。来大连的头两三年,我和老公每年几乎都会逛一次,那时候没有生孩子,空间的时间比较多,我对宜家的印象有点像 家的感觉。里面的一些家居摆设,打造的跟家里一模一样,床沙发呢,可以看到摆在家里是一个什么样,连灯光都被帮你调配好了,你可以在床上躺一躺,床铺好了,被子枕头都有沙发,你可以随便做,体验舒适度,这样的感觉 很温馨,非常的人性化,另外一家的饮品区提供免费饮料,你可以无限续杯,饮料有好几种雪碧,可乐,咖啡。

记得一次,我看到一个类似拾荒的老爷子进来喝免费的饮料,老爷子禁止走到饮品区拿起饮品几磅的纸杯接饮料。娴熟的动作可以看出不是第一次,第二次。我发现没有工作人员来制止,这大概就是一种默许吧,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很温暖。

宜家利用“峰终”定律让顾客拥有了良好的体验。同样的道理,写文章时也要注意“峰终”定律,用心打磨文章内容中的高潮和结尾部分。如果文章的结尾能够将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或者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突然就会抑制不住地为你点赞、留言和转发。

结尾模板1:总结式结尾

例:文章《每个城市里的年轻人都应该体验一下大保健》,它的结尾就是典型的总结式结尾。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生命活得健康,活得有品质是比工作更重要,事情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保养自己的身体。

成年人了要懂得节约自己,不要透支自己。

每个城市里的年轻人都应该体验一下大保健。

总结式结尾是很多自媒体最常用的结尾,使用这种基本模板时,可分为三步即采用三段式的形式:

第一,总结文章的关键点,比如前文中总结的身体健康重于工作。

第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读者产生共鸣,最好是用金句。

第三,呼吁读者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

结尾模板2,关联读者式结尾

读起来令人感到“意味深长”,贴近读者生活能够引发读者更多地思考这种结尾称为关联读者式结尾。

“关联读者”的意思,主要是指关联读者的工作生活境遇,让读者在文章中看到自己产生共鸣,自己思考可以从文章中得到什么价值,怎样提升自己。

两个实用的套用关联式读者是结尾模板的一些技巧。

第1个小技巧是一个句型,是“……亦是如此”,比如:

人生如此,

爱情如此,

你和我又何尝不亦是如此。

第2个小技巧就是不断用“你”这个特殊的称谓加强读者的代入感,让读者看到这篇文章时对他的价值。

结尾模板3,名言警句式结尾

名言警句式结尾是指在文章结尾处恰当地应用或解构名言警句,通过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一句话,留给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为什么我建议你卸载“抖音”》,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别人灌输的生活再美好都不如自己去争取,永远保持清醒,永远别走捷径,永远坚信未来。

我很喜欢林清玄的一句话,好的围棋要慢慢的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匆的走人生之路。

用名言警句结尾的好处,一方面,比起我们说的话,名人的话更有说服力,读者更容易接受为其“买单”。另一方面,如果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过于直白地叙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未能表达清楚观点,这个时候使用名人的话,读者会觉得更有意思或者能够激发读者找到更多的灵感,对文章有更多的自己觉得解读。

结尾模板4:排比式结尾

排比式结尾融合了前3个模板的功能,包括总结全文,关联读者和引发读者深入思考,通过排比句式,在情绪上更好地感染读者。

如《你这么厉害,一定没被好好爱过》,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爱情不是一道证明题,而是能让你卸下包袱的地方;

爱情不是活在朋友圈里的模范情侣,而是在累了,茫然不知所措时,可以依赖的对等伙伴;

爱情不是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而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迷信。

在这场迷信里,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以你最真实的样子,去见对方。

因为我们都要学会去接受彼此的一切。

这个结尾是典型的排比式结尾。运用排比,不仅可以总结文章内容还可以累积和引发读者情绪,同时如果多用“你”这样的词语,代入读者的行动会很容易触发读者去点赞、留言和转发。

以上就是写好文章结尾的四种写作模板。它们分别是总结式结尾、关联作者式结尾、名言警句式结尾和排比式结尾。

个人自媒体写文章

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自媒体文章有哪些题材吃香,二是到哪儿找这些素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平台在某个阶段,好像会额外对某领域的内容进行扶持,比如近段时间,本地资讯非常吃香,几乎所有领域都在写本地,我同样如此。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内容能得到大量推荐,不是平台“偏心”,而是读者“偏心”。

简而言之:读者喜欢什么,平台就推什么,读者喜欢什么内容,什么内容给的流量就会大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要知道,你写的东西有没有价值,并非你说了算,也不是平台说了算,而是(用户)读者说了算。

比如你能让平台新用户多了起来、让平台日活量高了起来、让平台用户在线时长长了起来,那么你所创作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

如此,广告主才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在平台投放广告,平台才愿意拿出一部分作为你的流量费。

诚然,作为一个大平台,它必须在创作者和读者之间找平衡,它既要给创作者一块肥沃的创作土壤,也要给读者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可一旦当读者特别喜欢某些内容时,我相信平台绝对不会和读者作对,而你也绝对不会和流量作对。

那为什么大家会喜欢本地资讯类的文章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本地资讯就是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而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爱听,都爱看!

其实,像散文、诗歌之类的题材,平台不是不推荐,而是受众太小,基数就那些,平台想推也推不出去,但故事不一样,故事人人爱看,可谓老小咸宜。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大号,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其实就是在向他人讲诉故事,哪怕是写偏说理、议论性质的文章和视频,大多数也是由故事展开,或者用故事作为论证。

所以,故事类的内容,仍在风口。

达成一致了吗?那行,我们细分一下故事题材

一、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是经久不衰的题材,目前很多大V专攻名人故事,尤其是近代名人,流量非常高。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人家吃肉,咱为何不跟着喝点汤?

二、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近来非常吃香的题材,尤其是在我们平台,历史领域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域。最关键的是,历史故事非常容易大爆。值得一提的是,平台也经常扶持文史类的创作者,比方说现在又开展了文史启航计划,为文史创作者助力。

关于征文,我多说一句,其实,关注下征文活动,也容易判断“风口”在哪儿。平台之所以对某个题材进行征文,一来,这个题材可能和广告主相关,二来,这个题材“内容稀缺”,需要大量素材填充。总而言之,参加平台征文活动,不愧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