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说互联网都是飘在线上的,为何疫情之下也难过,机会又在哪里?

这个话题就比较大了,并不是我这等级别的人士去考究并且很有权威性的了,毕竟互联网的玩法之多,产品类型行业覆盖面积大,除了常年聚焦研究行业趋势的专业咨询类型公司,或者行业头部大咖以外,很难说有比较权威的说法的。特别最近两年,也很少看到说有什么现象级的C端产品出来了,一来是很多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垄断效应越来越大,想在某个领域去做新的C端头部市场,机会不是没有,据我了解,还真的是有的。只不过门槛真的高,其实,互联网行业的门槛并不比实体的门槛低。对于人才团队的素质要求很高,因为你的战场是在看不见的线上,不像你实体门店一开,人流量摆在那里,流量是等于开了店就有。这也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打不开局面的原因。

那么虽然我没办法预测下一波风口,或者大的机会在哪里,但是有个逻辑,并且相对来说,只要做到一定程度,所带来的效果还是很可观的了。这个我认为就是强技术+强流量的双结合,去做的APP或者小程序平台出来,目标可以不用定太高,比如年GMV放在千万级别,先从小做起,把护城河搭建好,而不是一下子眼光就瞄准一炮而红,三年上市。

其实这个思路比较适合一定互联网产品技术团队和运营经验的团队并且有一定成果的。一来互相已经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了,都不是小白,并且是有过结果的。那么双方讨论的内容很容易磨合,省掉了信任环节。(有句说法就是,学霸总是喜欢和学霸做朋友,因为我一个眼神,你都秒懂,这就是信任基础)

那么展开来说,如何去构建这个护城河。其实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状态,已经演变成了本质的流量成本的竞争了,你的流量成本比别人的低,流量来源量级大,你就是很核心的优势,这时候才是需要一款好的APP或者小程序产品,才把流量效益发挥效益最大化。所以护城河就应该是,你作为运营者角色,有没掌握了低成本引流方法,或者你本身企业原有的业务,是不是就有自带流量属性。举个例子,你是一家拥有几十家区域连锁实体门店的企业,不管是什么业态,都有个特点,你门店是自带每日流量的,只是多少问题,那么有没想过如何让自己的这些门店流量,带来二次变现,或者用这些流量来去孵化一个APP或者小程序产品出来呢。(巨头是很喜欢做产品矩阵的,就是因为巨头有一款现象级的产品每日有巨量日活的,然后就把这些日活流量不断做好用户标签分层,用来孵化出N多款不同属性的产品。比如字节系就很明显了,一开始今日头条,再到西瓜视频,抖音,以及后来的懂车帝等一系列的APP产品,都是因为前面有了低成本流量之后,才孵化出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的。)

同理,现在线上流量的饱和竞争,获取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应该把眼光放在线下流量反哺到线上的做法去做研究。当然,假如你掌握了线上的相对精细的技术获流量方法,每日APP新增能做到几千量级,那是可以无视线下流量的。但是这种技术水平的,不是一般团队具备的,多少需要和黑客技术、数据挖掘等黑技术或者更精细的流量运营手段挂钩才行的。

说到这,总结一下,就是新的机会,是那些已有每日不错的流量池的线下具备规模的企业,再来发起反哺线上,这样的护城河才比较强,一来流量入口是你企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挖不走的,而来流量成本低了,有利于把资金放在APP或者小程序的产品打磨,不断优化迭代。心不要太大,有时候先把一个区域做好做精后,再去想全国化,现在互联网一样需要讲究本地化、精细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