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了直立行走,在进化过程中骨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变形,或扭曲,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堪称生物进化的奇迹产物——“丁丁骨”,学名叫做“阴茎骨”。

这块骨头存在于绝大部分的灵长类动物中,伦敦大学学院的吉特·奥佩指出阴茎骨的存在为了繁衍提供了结构性的支持,那为什么人类会在进化过程中选择淘汰掉这块骨头呢?“丁丁骨”的消失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图 1其他动物的“丁丁骨”

“丁丁骨”何时出现?

“丁丁骨”的出现要追溯到9500多万年前,在这一时期“丁丁骨”开始在哺乳动物的身上成型,而直到5000万年前才出现在第一批灵长类的动物身上。时至今日,根据Matilda Brindle 和 Christopher Opie两位学者的研究与统计,在全球大约有八个目的哺乳动物是拥有“丁丁骨”的,其中包括非洲鼩目、食肉目、翼手目、猬形目、灵长目、啮齿目、鼩形目。

图 2“丁丁骨”在其他动物身体中的位置

虽然这些动物都有,但形状却各有不同:雄性海象的“丁丁骨”形状像是一条棍子,而松鼠的“丁丁骨”则更像一个铲子。不仅形状不一,在尺寸上更是不同。短尾猴的体重只有10千克,而它的“丁丁骨”却长达五厘米,而比短尾猴体型更大的白颈白眉猴,它的“丁丁骨”却只有一厘米,至于黑猩猩的“丁丁骨”长度,就与人类的手指甲差不多。

图 3黑猩猩

“丁丁骨”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拥有“丁丁骨”的哺乳动物们而言,这块骨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繁衍。说到繁衍,就必须提到动物的发情期——发情期是指猿类及多数哺乳动物中的雌性 ,只在某些季节的某些日子中才有进行性行为的要求和怀孕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期间,动物的繁殖活动最频繁、后代成活率最高。

因为自然界的动物的生存繁衍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比如有的动物发情期在春天,春天万物复苏,食物充沛才能够为动物的繁衍提供更多的能量支持,且在受孕期间也能够有更多的营养摄入为后代生长提供营养支撑。

图 4发情期的动物

因此为了能够在最适合繁殖的时期繁衍后代,动物们会在相应的时间内发情,错过时间就要等下一个时期了。所以在动物的发情期,时间紧迫,需要提高效率,“丁丁骨”的存在就能够大大提高繁殖效率。

提高繁殖效率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延长时间,二是增加频率。

图 5发情期的动物

首先,延长时间就意味着阴茎能够要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插入状态,而“丁丁骨”能够刚好给予阴茎很好的支撑。吉特·奥佩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进行“长时间插入”的雄性动物就会有更长的“丁丁骨”,这个时间的限定要求雄性进入雌性体内超过3分钟。

基于这个理论,有研究认为“丁丁骨”越大越能够延长时间,通过延长交配的时间来减少雌性与其他雄性交配的次数,而这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黑猩猩的“丁丁骨”很小,因为黑猩猩的交配时间只有7秒。

图 6黑猩猩

其次,提高频率需要雄性能够较短时间内多次交配,对阴茎的迅速勃起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丁丁骨”是附着于阴茎的头部而不是底部,能够让雄性动物随时处于在线状态,达到短期内多次交配的目的,因为只要次数足够多,成功的次数也就会越多,更有利于繁殖后代。举个例子,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狮子一天能够做到可以交配一百次,而这一战果的得来,“丁丁骨”功不可没。

图 7狮子

人类为什么没有“丁丁骨”?

“丁丁骨”在繁衍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为什么人类没有呢?简单点说,就是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的结果。

发情期的消失对“丁丁骨”的需要不再强烈。人类的繁衍与普通的哺乳动物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发情期。人类从原始人群时期开始使用火,火的使用给原始先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引火取暖来躲避风寒,还可以通过火烤熟物从而摆脱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还能够借助火把抵御猛兽的攻击,甚至火的进一步使用对于季节气候起到了局部调节作用。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先人们穿上了兽皮和树叶,搬进了洞穴建造了屋舍,这都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图 8原始人使用火

这样的环境让原始人类不再因为冬季天气寒冷导致的食物短缺和无法御寒而没办法抚育后代,人类自使用火之后开始了积极主动适应自然的生存,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好的开端,女性的发情期逐渐消失。人类不再只局限于某一时间段进行繁衍活动,既然不需要争分夺秒,那么对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用来提高效率的“丁丁骨”而言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

图 9尼安德特人

原始社会的一夫一妻制让男性的竞争对手减少,女性不容易遭受到其他男性的侵犯,男性不再需要分配过多的时间用于繁衍,“丁丁骨”的使用场景大大受限。这很容易理解,当人类有了一对一的伴侣之后,繁衍后代时便不会出现广撒网多播种的场景。固定伴侣之下,又不需要赶时间,能够给“丁丁骨”发光发热的机会不多了。

图 10原始社会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部分基因的突变,其中就包括了“丁丁骨”的这部分基因。“丁丁骨”基因的缺失并不影响繁衍活动,因为人类的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阴茎可以依靠三条海绵体的充血就可以达到勃起的目的。人类作为更加聪明的存在,达到勃起的目标需要更加发达的大脑,除了内分泌和环境因素之外,大脑控制下的神经调节之下,人类特有的思维刺激能够接收除了视觉、听觉、嗅觉之外的回忆、联想、幻想等思维刺激,这是其他普通的哺乳动物能够做到的。这种优秀的基因被继承下来,而“丁丁骨”的基因消失,可以说是互为因果。

图 11人类大脑的进化演变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丁丁骨”的消失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类直接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分为生活资料及其所必须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而正是这两种领域的生产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人类的能动性不仅能够改造自然,还能够实现自身的再次塑造,“丁丁骨”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类在进化演变过程中,改造自然又被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丁丁骨”的消失既能够控制人类的无度生殖,又标志着生殖取向的智能化和高质化。

参考资料

[1]汪忆.人类曾两次进化了尾巴[J].科学大观园,2023(04):61.

[2]毕焕洲. 中国性医学史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

[3]毕焕洲.论性的进化与人类的性异化[J].中国性科学,2004(02):37-39.

[4]安志宏.女性发情期消失与人类用火[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1(06):34-39.

[5]孙一文.人类原始社会婚姻形态与社会形态成因辨证观[J].南京社会科学,1991(06):51-55+50.

[6]Matilda Brindle,Christopher Opie . Postcopulatory sexual selection influences baculum evolution in primates and carnivores[J].Royal Societ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