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龙伏镇河长制“五进”之进屋场

河长制在浏阳市龙伏镇取得了高效稳定的发展,始终坚持着绿水青山的清理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发展之路,纵深推进河长制,各级河长担当尽责、积极作为,以河长制促进河常治,河湖治理成效显著,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高效协作,全力提升河长工作履职尽责。完善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州管河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调整充实县、乡、村三级河长,明确全县各级河长责任部门工作职责,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业务经费,实现全县16条河包保到段、到人。今年,全县县级河长巡河17次,乡级河长巡河105次,村级河长巡河1020次。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将美丽河湖建设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内容,梳理条件较成熟的河湖进行重点创建。目前,龙伏镇河作为美丽河湖建设创建,已完成州级评审论证。加大河长宣传力度。积极通过宣传活动,充分运用电视台、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共同营造“全民参与、人人护河”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约束,全力保护河湖确保民生福祉。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引进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加强非常规水和再生水利用。加强水污染环境防治。打造治水兴水“控源、截污、活水、美景”四部曲,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坚持水岸同治,通过引入社会化治理手段,将水域岸线垃圾纳入第三方治理体系,实施县域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工程建设,铺设污水管网,形成全域覆盖的城乡污水治理体系,实现全县污水处理设施专业化运维,入河污染物总量大幅下降,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全县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2023年共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不断提升全体干部对河长制相关工作的认识。河长作为河库保护管理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直接责任人,要切实做到情况明、责任清、心中有数,更要做到措施实、督查严、手中有术。落实乡镇组织体系及实施方案,并明确河流水库巡查员、保洁员、专管员,制作并设立责任公示牌,深入开展河湖保护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工作职责,拿出工作方案,做到履职到位,以点带面,以面保点,全面推进。

数字化技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进一步充实区河长办工作力量的同时,乡级河长办专职人员、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要做到三到位;加快开发全县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丰富管理手段,优化工作流程;开展河湖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河湖跨县乡断面水质监测,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污染来源追溯机制;定期对北港进行清淤工作,提高河道水环境质量和自净能力;加快推进全区河湖岸线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数字化;探索建立河湖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污染源排查,建立河湖范围内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养殖点污染、生活用水污染台帐,绘制水系和污染源分布图,做到有的放矢,实行挂图作战、定点清除,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由环保部门牵头,各相关乡镇为责任主体,开展水污染综合整治行动,特别是加强工矿企业及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推进农业化学肥料、农药零增长治理和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整治。

总之,浏阳市龙伏镇河长制治理给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更是给人民一份治理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