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你是否有过,觉得自己的文章价值不够,不想发出去的经历?

这个经历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本来写东西的水平就不咋样,状态好的时候写的自己还能看的过去,多数时候觉得写的真不咋样,就不想发出去,觉得这样的东西谁会去看啊。

问题2:思考一下,一个人学习写作,一开始写的不好,这件事正常吗?为什么?

很正常,尤其是学了写作课之后,写作也是一项技能,那么技能就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的,熟练之后自然就会顺手,写作也就会逐渐好起来。

问题3:为什么有人,发现自己一开始写的不好,就会很难受?

因为产生了固定性思维,一开始写不好就认为自己不会进步,这篇文章就代表了之后的水平了,就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不好。用一篇文章就定义了自己的水平。

问题4:为什么有人写的不好,还会愿意发出去,并且一直持续写?

因为他们是成长型思维,坚信自己能够不断进步,能够变得越来越好。眼下这篇文章虽然写的不好,但是不重要,我通过不断的写,是在不断成长的,知识、思维、能力也都在不断提高,相信自己能越来越好。

问题5:一篇写的不好的文章发出去,有什么意义?

写的不好也发出去,可以锻炼不怕被人评价的勇气,也能让别人看到自己是一个持续进步,不断学习,愿意分享表达自己的人。

问题6:思考一下,成长型思维,还能用到哪些其他场景?

运动锻炼也需要成长型思维,比如最近本人就在跳绳,因为多年不跳和不运动,起初跳几十个就觉得很累,如果放弃的话之后就不会再跳了。随后也就给自己定了一个逐步加量的目标,也差不多就是成长型思维,今天200、明天300、后天500、700.。。。

问题7:为什么作者建议,每篇文章都要发出去?

发出去才能得到反馈,阅读量点赞不多等负面数据也是一种反馈,知道自己写的不好要练习,选题读者不感兴趣要改变,标题不吸引人要刻意练习。而且不发出去,你写的怎样都是自己认为的,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文章也不会被埋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