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


师徒制就是所谓的传帮带。这个制度在农耕时代,工匠文化盛行时,在中国非常普遍,但当时传帮带的核心是传授,而不是帮扶和带领。那个时代的师徒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培训制度。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培训制度越来越完善,师徒制被很多中国企业抛弃了。

在美国,师徒制非常盛行,称 Mentor文化。让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同时让师傅有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并锻炼领导力。

微软公司的师徒制

为了让新员工加快成长进程,微软有一个网站,上面有所有有资格做师傅的员工的介绍,包括特长,爱好,籍贯等等。根据这个,新员工可以找到和自己投缘的师傅,选定这个师傅后,他会带你吃饭,熟悉环境,讲述办公室的规则文化等,如何学习,去哪里找资料等等。

运用:如何运用师徒制,培养新员工

1. 严格设计制度

直属老板,一定不能做师傅,会让师徒制变得没有意义。也不要有级别跨度太大的师徒,跨度太大反而让新员工学到的,不如一个同级别师傅学到得多。

可能遇到的问题:没人愿意做师傅,因为他们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不要把培训职能强加给师徒制,师傅在培训意愿和能力上,都有欠缺,培训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做。同时要给予师傅一定的激励,比如在月度会议上,安排拜师仪式,给师傅成就感;好的师傅,优先提拔到管理岗位,给予师傅一定的物质激励,对新员工的突出表现,连带奖励师傅等。

2. 师傅培训上岗

师傅很自然会成为新员工的榜样,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师傅的。首先,绩效太差的员工不适合做师傅,那么会让新员工误以为公司接受这样的绩效。其次,给师傅做培训,他们更了解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才能传递正确的信息给新员工。公司也应该提供一套如何带徒弟的方法论。

总结: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师徒制,核心是帮扶,带领,是种帮员工尽快融入企业的育人方式。运用师徒制,要注意,严格设计制度,师傅培训上岗。

个人成长 | 商业思维 | 读书拆解